[发明专利]一种稳定型编码器软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4611.1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2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彭新富;崔伟东;李炎;卢孙婵;谭波;伍业安;关维红;廖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M13/02;F16F15/10;H02K11/21 |
代理公司: | 南京禹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72 | 代理人: | 王晓东 |
地址: | 545002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编码器 连接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定型编码器软连接器,其包括编码组件,包括第一编码器、第二编码器、连接杆、阻尼连接轴和基面板,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编码器和第二编码器轴心并与之连接,所述阻尼连接轴一端连接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所述基面板;以及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基座;本发明使编码器借助于软连接器实现独立于主体设备的编码器安装方式,减少机械震动;设计有阻尼结构,使编码器与传动轴的连接方式由硬连接改为软连接,防止机械窜动损坏编码器;设计双编码器安装,在用编码器出现故障时由程序自动切换到备用编码器,实现一用一备,提高系统冗余性;降低备件成本,减少故障时间,减轻维护人员工作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稳定型编码器软连接器。
背景技术
编码器又称码盘,因其具有将角位移转换为电信号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通常用来测量电机的转速或角度,具有无可替代性。编码器的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除其本身质量外,还与现场环境和安装方式有关。相同质量的编码器,其安装方式直接决定了其使用寿命。通常编码器的安装方式存在以下弊端:①稳定性差:编码器是精密仪器,其性能和使用寿命受安装方式影响;编码器与传动轴往往采用硬连接,传动轴在旋转时产生抖动,损坏编码器。②震动大:编码器安装方式因随其传动设备而被固定化,如电机编码器,或安装在电机接轴上,或安装其它机械传动接手上,而电机本身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震动,依附于其上的编码器同样存在机械震动。③窜动大:编码器除来自圆周方向震动外,同样受轴向窜动的影响;编码器中心轴与传动轴中心线不重合,编码器在旋转时受传动轴偏心力影响在轴向产生机械窜动。④冗余性差:生产设备一般配置一只编码器,对于控制精度要求较高的设备,当编码器出现故障时,没有备用编码器切换,造成停机。
编码器的测量精度直接影响控制精度,编码器的安装不能解决机械震动和机械窜动,就不能为控制系统提供精准的速度匹配和角度定位。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编码器单独与电机轴硬件连接,运行过程中存在震动大、窜动大的问题,影响编码器的精确性,同时没有备用编码器切换,冗余性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型编码器软连接器,其包括编码组件,包括第一编码器、第二编码器、连接杆、阻尼连接轴和基面板,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编码器和第二编码器轴心并与之连接,所述阻尼连接轴一端连接连接杆,另一端连接所述基面板;以及,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连接杆连接的基座。
作为本发明所述稳定型编码器软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阻尼连接轴设置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直径与连接杆直径一致。
作为本发明所述稳定型编码器软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基面板上设置圆孔和固定轴;所述连接杆部分嵌入所述阻尼连接轴一端的连通槽中,所述固定轴直径与连通槽直径相同;所述连接杆嵌于连通槽内,所述固定轴嵌于连通槽内。
作为本发明所述稳定型编码器软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基座包括第一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结构相同并且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两侧。
作为本发明所述稳定型编码器软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支撑槽;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支撑槽并水平架设于所述基座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稳定型编码器软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平衡架和第二平衡架,所述第一平衡架和第二平衡架结构相同并垂直与所述支撑板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平衡架和第二平衡架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编码器、第二编码器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46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心脏除颤装置
- 下一篇:一种YOLO卷积神经网络的人数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