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蔗幼苗锰毒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4515.7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8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黎晓峰;凌桂芝;张维珺;杨曙;唐新莲;沈方科;赵尊康;蒋雄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21/25;G01N21/31;G01N1/28;G01N1/34;G01N1/44 |
代理公司: | 南宁市吉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5 | 代理人: | 滕艺琼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蔗 幼苗 诊断 方法 及其 防治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蔗幼苗锰毒诊断方法:(1)叶色诊断:观察甘蔗幼叶生长状况;(2)土壤诊断:当土壤pH值低于诊断标准而水溶性锰含量高于土壤诊断标准值时,初步证实诊断对象出现的症状为锰毒症状;(3)叶片诊断:当叶片全锰含量高于叶片诊断标准值、叶片活性铁锰比及叶绿素(SPAD值)小于诊断标准值时,可基本明确诊断对象叶片症状为锰毒症状;(4)施肥诊断:叶面喷施质量浓度为0.2%硫酸亚铁2‑7天后,叶色转绿、锰毒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叶片SPAD值40的甘蔗可确诊为已发生锰毒的甘蔗;上述方法诊断对象为3‑8叶龄的宿根蔗或新植蔗。本发明方法能快速诊断甘蔗幼苗是否锰中毒,诊断精确度高、操作简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甘蔗作物生产行业和甘蔗营养胁迫研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甘蔗幼苗锰毒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锰是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也是土壤的基本构成元素,土壤中的锰主要以矿物形态存在。然而,在酸性条件下或强还原环境中,土壤中矿物质的锰溶解为锰离子进入土壤溶液。土壤中过多的锰离子是酸性土壤及排水不良土壤中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近年来,广东、广西等我国甘蔗主产区的酸性土壤上发生了严重的锰毒问题,甘蔗的生长严重受阻、产量和品质大幅度降低,严重威胁着我国的食糖安全。解决甘蔗锰毒问题的前提首先是锰毒害的判断,而锰毒害的诊断方法的建立是甘蔗锰毒诊断的前提。
目前,有关植物营养诊断的方法主要有:(1)外形诊断:根据植株的生长状况、长势、及叶片颜色、形状、大小、特定症状判断植物营养丰缺及毒害;(2)植株营养诊断:通过植株中某种元素对元素反应敏感的指标,并与该元素诊断指标比较推断元素丰缺与毒害水平;(3)土壤诊断:通过适当的提取剂提取土壤中某营养元素或毒害元素的含量,并与该元素诊断指标比较,推断元素丰缺与毒害水平。目前,对于常见的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的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等)的诊断方法已有较多的研究,建立了基于施肥及植物营养管理为目的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诊断技术体系,对于水稻等植物锰毒害的诊断方法研究也有所开展,但是,目前对于甘蔗锰毒害的综合诊断方法、诊断指标还未见报告。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一种甘蔗幼苗锰毒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方法,本发明方法适应于甘蔗锰毒害的前期诊断,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锰过多引起甘蔗锰毒害的诊断方法和指标以及防治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甘蔗幼苗锰毒诊断方法,综合叶色诊断、土壤诊断、叶片诊断及施肥诊断,包含以下操作步骤:
(1)叶色诊断:观察甘蔗幼叶生长状况,叶片锰毒典型症状:如叶脉间叶色呈浅绿、淡黄或黄白色,叶脉为绿色或淡黄色,则判断甘蔗为疑似锰毒;
(2)土壤诊断:对于发明疑似锰毒的甘蔗幼苗所在蔗地,采集土壤样品并快速测定其pH值和水溶性锰含量,当土壤pH值低于诊断标准而水溶性锰含量高于土壤诊断标准值时,可判断土壤锰离子过多,初步证实诊断对象出现的症状为锰毒症状;其中,诊断指标及标准为土壤pH值≤4.8,土壤水溶性锰0.5mg/kg;
(3)叶片诊断:对于初步证实已发生锰毒的甘蔗幼苗,采集叶片样品并快速测定其活性锰、铁和全锰含量,当叶片全锰含量高于叶片诊断标准值、叶片活性铁锰比及叶绿素(SPAD值)小于诊断标准值时,可基本明确诊断对象叶片症状为锰毒症状;其中,诊断标准为叶片全锰含量250mg/kg DW,叶片活性铁/锰比值0.03,叶片叶绿素(SPAD)值<20;
(4)施肥诊断:对于已基本明确发生锰毒的诊断对象,叶面喷施质量浓度为0.2%硫酸亚铁2-7天后,叶色转绿、锰毒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叶片SPAD值40的甘蔗可确诊为已发生锰毒的甘蔗,蔗地中锰过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45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