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感应式溶栓导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74277.X | 申请日: | 2020-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7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22 | 分类号: | A61B17/22;A61M3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赵宇 |
| 地址: | 710068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心血管 介入 治疗 感应 式溶栓 导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感应式溶栓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微型电机、转轴、凸轮、外罩、注药水囊、I气压传感器、II气压传感器、支撑环、I检测气囊、支撑板、II检测气囊,该一种适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感应式溶栓导管,首先由电动分散和凸轮注药机构相互配合的效果,不仅能够便于溶栓药液注入至血管中,此外也能够对药液进行高效分散,使其更好的融入血液中,便于对血栓进行溶解,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其次因采用双组气压检测感应结构,故而能够通过前端气囊对周围范围检测的压力,来便于判断血栓溶解状态,便于医护人员后续的分析记录,实现了很好的感应检测目的,综上,拓展了实用性,利于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心血管介入导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感应式溶栓导管。
背景技术
医学领域中,血管内急性血栓形成,无论是脑血管、心血管、还是外周血管,均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三大特点。国内外针对早期血管内急性血栓形成,可以通过介入治疗方法取栓、碎栓、药物溶栓使血管再通,恢复组织供血,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
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血管内接触性溶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药物溶栓,2.导丝碎栓,3.导管接触性溶栓术。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上述方法均存在一些技术上不足:药物溶栓时,由于血管的栓塞使药物不能均匀快速的覆盖所有病灶部位,导致溶栓速度慢。导丝碎栓中为了避免血管壁被损伤,导丝头通常采用材质较软的材料,这样导致碎栓效率低。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其机制是通过溶栓导管将高浓度溶栓药物直接灌注至血栓周围,以溶解血栓,达到治疗目的。与传统的导管取栓术等方式相比,置管溶栓术无需进行全身麻醉,手术创伤也小,但是缺点是无法有效的将药物注入,影响效果,同时因其缺乏压力检测,因此不便医护人员掌握患者血管压力以及溶栓状态,继而容易造成对血管的损伤,导致栓塞血管坏死因而失去治疗价值。故而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适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感应式溶栓导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感应式溶栓导管,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感应式溶栓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微型电机、转轴、凸轮、外罩、注药水囊、I气压传感器、II气压传感器、支撑环、I检测气囊、支撑板、II检测气囊、分散板,所述的微型电机固设于导管本体内部左侧,所述的微型电机与导管本体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转轴固设于微型电机右侧,所述的转轴与微型电机采用联轴器连接,所述的凸轮固设于转轴外壁左侧,所述的凸轮与转轴一体成型,所述的外罩固设于导管本体顶部中端,所述的外罩与导管本体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注药水囊固设于外罩内部,所述的注药水囊与外罩采用热熔连接,且所述的微型电机能够驱动转轴带动凸轮进行旋转,实现注药水囊的往复膨胀和收缩,达到药液持续供入效果,所述的I气压传感器固设于导管本体外壁左侧后端,所述的I气压传感器与导管本体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II气压传感器固设于导管本体外壁左侧底部,所述的II气压传感器与导管本体采用螺栓连接,所述的支撑环固设于导管本体右侧内部,所述的支撑环与导管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的I检测气囊固设于支撑环外壁,所述的I检测气囊与支撑环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支撑板固设于导管本体右侧端口,所述的支撑板与导管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的II检测气囊固设于支撑板右侧,所述的II检测气囊与支撑板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转轴外壁右侧还设有若干数量的分散板,所述的分散板与转轴采用焊接连接,且所述的微型电机能够驱动转轴带动分散板进行同步旋转,实现对溶栓药液的分散效果。
进一步,所述的导管本体内部左侧端口还固设有连接端口,所述的连接端口与导管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的导管本体内部左侧还设有蓄药腔,所述的蓄药腔为空心腔体,所述的导管本体内部左侧还固设有A隔板,所述的A隔板与导管本体一体成型,所述的A隔板和微型电机之间还固设有蓄电池,所述的蓄电池与A隔板采用螺栓连接,且所述的蓄电池分别与微型电机、I气压传感器和II气压传感器采用电源线连接,所述的导管本体内部右侧还设有若干数量的流通孔,所述的流通孔为圆形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未经陕西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42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伸缩式无扬尘卸灰装置
- 下一篇:雾化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