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后工作距光学无热化长波红外镜头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73834.6 | 申请日: | 202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58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徐亮;徐睆垚;徐寒杨;刘文清;刘建国;沈先春;邓亚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2B13/14 | 分类号: | G02B13/14;G02B13/18;G02B1/00;G02B7/00;G02B7/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张祥 |
地址: | 23003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作 光学 热化 长波 红外 镜头 | ||
1.一种长后工作距光学无热化长波红外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光线入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正光焦镜片、负光焦镜片、第二正光焦镜片、滤光片和用于接收画面的探测器,所述第一正光焦镜片和C均以硫系玻璃成型,负光焦镜片以硒化锌玻璃成型;所述负光焦镜片与第二正光焦镜片之间设置有光阑隔圈,所述第一正光焦镜片与负光焦镜片之间的空气间隔是10mm,所述负光焦镜片和光阑隔圈中的光阑的空气间隔是2mm,所述光阑与第二正光焦镜片之间的空气间隔为2mm,所述探测器的像元尺寸为17μm,探测器前1mm处设有1mm厚的保护窗,第二正光焦镜片与探测器之间的空气间隔为40.53mm,所述滤光片处于第二正光焦镜片与探测器之间的任意位置;
以光线入射方向分别对各镜片表面顺序编号为S1~S6,其中S2面为偶次非球面,S5面为二元衍射面;其余面均为标准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后工作距光学无热化长波红外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阑隔圈为环形隔圈,所述光阑隔圈的内部的环形面设置有一圈起到光阑作用的凸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后工作距光学无热化长波红外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为非制冷探测器,分辨率为640*5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后工作距光学无热化长波红外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窗的材质为锗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后工作距光学无热化长波红外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镜筒,沿光线入射方向,所述镜筒内依次固定有前压圈、第一正光焦镜片、负光焦镜片、光阑隔圈、第二正光焦镜片和后压圈;前压圈与第一正光焦镜片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长后工作距光学无热化长波红外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内部沿入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配合面、第二配合面、限位台阶、第三配合面和第四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的直径大于第二配合面,第二配合面的直径小于第三配合面,第四配合面的直径大于第三配合面;所述限位台阶相对于第二配合面和第三配合面向内侧突出;所述第一正光焦镜片与第二配合面配合,前压圈与第一配合面配合并紧压第一正光焦镜片的S1面,所述第一密封圈被限制在前压圈、S1面和第一配合面围合的区间内;所述第一正光焦镜片的S2面与限位台阶朝向第二配合面一侧的台阶面抵接;负光焦镜片的S3面与限位台阶朝向第三配合面的台阶面抵接,所述负光焦镜片、光阑隔圈、第二正光焦镜片设置于第三配合面上,所述后压圈与第四配合面固定配合并与第二正光焦镜片的S6面抵接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长后工作距光学无热化长波红外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朝向滤光片的一端为镜筒后端,后端外表面能够与多光谱相机连接,后端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383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