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动能间歇性垂直流式湿地净化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71416.3 | 申请日: | 2020-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0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亮 |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3/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1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动能 间歇性 垂直 湿地 净化系统 | ||
本发明所涉及的无动能间歇性垂直流式湿地净化系统,是包括用于存蓄净化对象的第一调水池以及用于将净化对象进行一段净化的第一石滤池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水池间歇性向所述第一石滤池供水;所述第一调水池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第一石滤池;所述第一调水池与所述第一石滤池之间设置有可向第一石滤池均匀分洒净化对象的第一分水池。通过这种间歇性排放,能够均匀水质,保障前次排放的净化对象的充分净化,防止管路堵塞,并且通过净化对象的自然重力进行排放,减少湿地运营成本,并且充分利用净化装置的各单位面积,提供净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地净化系统,特别是,涉及垂直流式湿地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 Constructed Wetland )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而人为设计和建造的具有可控性和工程化特点,以基质、植物及微生物协同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进行水质净化处理的自然生态系统。近20多年来,中国利用人工湿地技术进行水质净化方面做出很多尝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国家提出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和污水治理多项发展策略和政策法规,人工湿地净水技术将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
传统人工湿地的净化系统,根据系统位置可大致划分为地表流湿地系统及潜流湿地系统。
地表流湿地系统是指,在地表流湿地系统中,污水在湿地的表面流动,水位较浅,多在011~019 m 之间。这种系统与自然湿地最为接近,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是依靠生长在植物水下部分的茎、竿上的生物膜来完成的。
潜流湿地系统也称渗滤湿地系统。在潜流湿地系统中,污水在湿地床的内部流动。因而一方可以充分利用基质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根系及表层土和基质的截留等的作用,以提高其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
另一方面,根据净化类型可大致划分为水平流式湿地以及垂直流式湿地。
所谓水平流式湿地系统,是指污水由进水口一端沿水平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依次通过砂石、介质、植物根系,流向出水口一端,以达到净化目的。这种水平流式湿地,其既可以与地表流湿地系统结合,也可以与潜流式湿地系统结合。
平流式地表流湿地系统,其优点是投资低,缺点是处理能力低,卫生条件差,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由于冬季气候寒冷而不能正常运行。同时,水流没有明显的交替循环了,只是上部好氧,下部缺氧厌氧,所以效果会比垂直流的差。
所谓垂直流式湿地系统,是指污水由表面纵向流至床底,在纵向流的过程中污水依次经过不同的介质层,达到净化的目的。然而,这种垂直流式湿地系统,其最大的问题在污水量过大时,水压过大从而无法充分净化便强行排出,从而无法获得良好的氮、磷的去除效果。
或者,通过动力装置,控制污水流量从而确保充分净化,然而人工湿地面积过大,这种动力装置的运行,需要非常大的电力投入,及后续维护成本。
同时,无论是否添加动力装置,垂直流式湿地系统,都存在另一高风险缺点,即管路堵塞导致回流。这种故障一旦发生,由于其设置与湿地床下方,其维修成本非常高。
由此可见,垂直流式湿地系统无论是基建成本还是后期运行成本(动力控制),还是维修成本,都是非常大的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动能间歇性垂直流式湿地净化系统,能够实现无动力充分净化且不易堵塞的湿地净化系统。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设计的的无动能间歇性垂直流式湿地净化系统,是包括用于存蓄净化对象的第一调水池以及用于将净化对象进行一段净化的第一石滤池的湿地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水池间歇性向所述第一石滤池供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亮,未经张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14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中药成分的抗菌止血创可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带电搭接辅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