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山地丘陵地带塔基桩孔施工旋挖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70481.4 | 申请日: | 2020-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7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陆小龙;陈君;陈黎;张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蜀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7/04 | 分类号: | E21B7/04;E21B7/00;E21B19/086;E21B4/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吕建平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山地 丘陵 地带 塔基桩孔 施工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山地丘陵地带塔基桩孔施工旋挖设备,构成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第一机座、起吊装置、旋挖进给模块和旋挖掘进模块;旋挖进给模块的构成包括进给顶紧机构、顶块和顶管,进给顶紧机构为轴向伸缩顶紧机构,其固定端与固定在第一机座上的支撑梁连接,伸缩端通过顶块、顶管作用旋挖掘进模块;旋挖掘进模块由第二机座,安装在第二机座内下部的旋挖分模块和安装在第二机座内上部的运送分模块构成;旋挖分模块的构成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传动机构和刀盘;输送分模块的构成包括位于第二机座内的吊筒、位于吊筒内安装在吊筒上由第二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驱动的输送螺旋。本发明结构紧凑简单,拆装方便,体积小重量轻,便于丘陵山地运输。
本发明涉及土建基础施工桩孔挖掘施工技术领域,更为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用于山地丘陵地带输电线路铁塔基础桩孔和风电杆塔基础桩孔挖掘作业的便携式旋挖设备。
技术背景
随着基础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机械化施工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输电线路建设由于施工环境复杂,塔基分散,交通不便等诸多原因,机械化施工受到较大局限。传统施工方式存在施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已经难以适应输电线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一直致力于全过程机械化施工,塔基建设作为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化施工程度尤为重要。塔基基础施工主要由以下特点:
1、高压输电线路多经过山区,河谷,地形复杂,塔基基础位置都很偏僻,不利于大型机械化设备进场。
2、输电线路距离长,沿线的地质复杂多变,塔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且存在不可预见性,这就要求机械设备具备复杂地层的施工能力。
3、每个塔基基础一般由4根桩柱构成,塔基之间距离较远,且施工区域极为分散,机械设备频繁移位,难以发挥高效施工的优势。
目前输电线路塔基基础施工多采用冲击钻机、反循环钻机进行施工,在进场前先将设备拆解,再运输至施工地点进行组装,施工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需要大量的人力,且设备成桩质量差,施工效率低。
为了克服冲击钻机和反循环钻机不足,工程机械领域开发出了一种模块化旋挖钻机,具有操作便捷、适应性强、安全可靠、节约高效的特点。旋挖钻机主要由行走装置、变幅机构、驾驶室、回转平台、动力系统、卷扬机构、配重、液压系统、电气系统、钻桅、钻杆钻具等组成,可拆解成10个部分。拆分后,任意部件的重量均少于5t,满足了在山区施工时索道运输不大于5t的要求。旋挖钻机底盘采用伸缩式履带,稳定性强,行走性能优越。旋挖钻机在钻孔作业时可实现行走锁定、回转保护、高度限位、工作幅度限位等功能,并具有油温报警、油位报警、倾角限位等装置。在路况复杂且危险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遥控操作,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除此以外,旋挖钻机成孔更为简便,施工现场不需要太多的人员配合,还可以省去二次冲孔的步骤,产生的泥浆可以循环利用,只需要在基础灌注桩施工完毕后统一运走排放到指定地点即可,相比较传统的钻孔灌注桩而言,无论是人工、机械还是施工工艺上都更为节约高效。国内三一重工、徐工、中联重工和山河智能均有相关产品。然而现有技术的旋挖钻机具存在设备体积大,重量大,部件多,由于输电线路塔基分散,尤其是在丘陵山地施工,交通不便,施工材料设备需要人扛马驮,因此现有的旋挖工程机械很难胜任。因此尽快开发出便携式,模块化小型旋挖设备,适应丘陵和山地输电线路塔基和风电塔基基础施工是所述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塔基桩孔旋挖钻机重量大、搬运困难、不便于在山地丘陵地带施工作业等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便携式山地丘陵地带塔基桩孔施工旋挖设备,以满足丘陵和山地输电线路塔基和风电塔基基础施工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蜀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成蜀电力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704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