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异叶色类茶树品种幼龄期生长障碍的周年系统治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9905.5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5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瑶;杨文;刘惠芳;周玉锋;孟泽洪;李帅;雷志伟;高秀兵;张金锋;周雪;吕军;余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A01G17/00;A01N63/14;A01P2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56 | 代理人: | 张雯 |
地址: | 5500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异 叶色类 茶树 品种 幼龄 生长 障碍 周年 系统 治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异叶色类茶树品种幼龄期生长障碍的周年系统治理方法,包括:春茶末期叶色转绿:在春茶末期修剪除特异叶色叶片,并施追肥,在新发芽叶期施用生长调节物质和/或遮荫;夏秋防虫保芽保叶:春茶末期修剪后茶树新芽长至一芽一叶时,喷施防虫剂;夏秋防热防病保叶:夏季喷施生物药剂进行防热防病保叶;冬季防冻保枝保叶:冬季施加抗冻剂增加茶树抗冻力。本发明在周年季节性实施不同技术的集成创新型技术,技术简单、易于操作;本发明所述系列技术对特异叶色类茶树品种栽植后第2至4年幼龄期的生长障碍问题具很好治理效果,尤其表现为新发叶片叶色转绿完全,夏秋季枝叶健康快速生长,枝叶高度可达15‑30cm,冬季冻害枯死现象少,栽植后第四年可达投产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异叶色类茶树品种幼龄期生长障碍的周年系统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茶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的具多种营养成分和保键功能的天然饮料。我国是世界茶树种植、产茶和茶叶出口大国,目前全国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的需求量也逐年在增加。特异叶色类茶树品种白叶1号、黄金芽、奶白茶等具有独特的叶色性状,是一种珍罕的变异绿茶品种,主要由江、浙的茶树育种工作者选育。此类茶树品种所制茶叶具叶色特异,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低等优点,受到深受消费者喜爱。
此类变异绿茶品种,栽植于田间后,按常规管理技术,存在着生长缓慢而长时间不能投产的幼龄期生长障碍问题。其主要的表现从移栽成活后的第二年开始,春茶结束后,由于叶片叶绿素合成受阻,叶色不能正常转绿,叶片薄;随着季节温度上升,光照强度加大,大量特异叶色叶片出现日灼病,叶片焦化继而感染炭疽病,继而叶片脱落,出现无叶片的新发嫩枝;夏季茶枝顶端新发芽叶易遭蓟马和小绿叶蝉为害,下部叶片隐藏发生的黑刺粉虱所孵化的成虫也转移至上部新发叶片为害;至秋末,茶园出现大量无叶裸枝和幼嫩枝,进入冬季,受低温冻害天气影响,无叶裸枝和幼嫩枝至上而下枯死;如此周年复始,茶树生长受阻而难于正常投产,甚至栽植6-8年后仍不能投产,茶农茶企受损严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特异叶色类茶树品种幼龄期生长障碍的周年系统治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特异叶色类茶树品种幼龄期生长障碍的周年系统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春茶末期叶色转绿:在春茶末期修剪除特异叶色叶片,并施追肥,在新发芽叶期施用生长调节物质和/或遮荫;
夏秋防虫保芽保叶:春茶末期修剪后茶树新芽长至一芽一叶时,喷施防虫剂;
夏秋防热防病保叶:夏季喷施生物药剂进行防热防病保叶;
冬季防冻保枝保叶:冬季施加抗冻剂增加茶树抗冻力。
作为优选,所述修剪除特异叶色叶片时,从特异叶色类茶树品种栽植栽后第二年开始执行,时间控制在每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修剪的标准是剪除绿色叶片上方的特异叶色叶片。
作为优选,所述追肥的肥效指标为:N+P2O5+K2O ≥25%,有机质≥15%;并以授权发明专利(201710259371.5)的技术为基础进行配制和生产。
作为优选,修剪结束后实行开沟施用追肥,所述追肥栽植后第二年的施用量为40公斤/亩,栽植后第三年及以后的施用量为80公斤/亩。
作为优选,以重量份数计,所述生长调节物质的原料包括:
提取液10~20份、酯化植物油30~45份、40%茶皂素溶液25~35份、乳化剂15~20份;
所述提取液为将天然蜜蜂蜡与酯化植物油按质量比1:9在80°C条件下进行超声提取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茶叶研究所,未经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99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