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进料组件和制浆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69613.1 | 申请日: | 2020-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259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烨;方薪辉;刘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F27/90 | 分类号: | B01F27/90;B01F35/71;B01F35/75;C10L1/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张高洁 |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进料 组件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进料组件和制浆装置,该进料组件包括:进料管,其第一端用于与制浆装置的落料口连通,其第二端用于与粉煤储罐排料管连通;进料管的第二端设置有进料管法兰;以及充气密封圈,其与进料管法兰分别位于粉煤储罐排料管的排料管法兰的两侧;通过充气密封圈的充气或放气,充气密封圈与进料管法兰能够夹持或释放排料管法兰。利用该进料组件,有利于密封连接粉煤储罐排料管与制浆装置的进料管,能够有效地避免在将粉煤从粉煤储罐转移至制浆装置内的过程中发生扬尘,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有利于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粉煤回收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料组件和制浆装置。
背景技术
粉煤是煤化工生产的主要原料。粉煤储罐是用于存储粉煤的装置。当煤化工设备需要更换原料或是粉煤储罐需要进行维护时,都需要排空粉煤储罐中的粉煤。
粉煤储罐排出的粉煤经收集后可被重新利用。现有的粉煤收集方法采用吨袋进行收集。具体地,工作人员先将吨袋放置于粉煤储罐排料管出口下方,并控制粉煤储罐排料,当吨袋装满时,工作人员关闭粉煤储罐排料口以使粉煤储罐停止排料。
现有的粉煤收集方法需要使用大量人力、物力,由于吨袋的容积有限,无法做到连续作业,且细小的粉煤极易造成扬尘,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不利于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进料组件和制浆装置,该进料组件密封连接粉煤储罐排料管和制浆装置,能够有效地避免在转移粉煤的过程中发生扬尘,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有利于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进料组件,用于密封连接粉煤储罐排料管与制浆装置,该进料组件包括:进料管,其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制浆装置的落料口连通,其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粉煤储罐排料管连通;所述进料管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进料管法兰;以及充气密封圈,其与所述进料管法兰分别位于所述粉煤储罐排料管的排料管法兰的两侧;通过所述充气密封圈的充气或放气,所述充气密封圈与所述进料管法兰能够夹持或释放所述排料管法兰。利用该进料组件,有利于密封连接粉煤储罐排料管与制浆装置的进料管,能够有效地避免在将粉煤从粉煤储罐转移至制浆装置内的过程中发生扬尘,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有利于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料组件还包括,垫片,其呈圆环状且其靠近所述进料管的侧面与所述进料管法兰贴合;其远离所述进料管的侧面用于与所述排料管法兰贴合;充气阀,其设置在所述充气密封圈的外壁上与所述充气密封圈的内腔连通;以及支撑体,其沿所述进料管法兰的外周垂直于所述进料管法兰沿远离所述进料管的方向延伸,用于支撑所述充气密封圈;所述充气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支撑体的内壁贴合;所述充气阀贯穿所述支撑体以显露所述充气阀的阀口;所述充气密封圈的内壁能够与所述粉煤储罐排料管外壁加压连接,以固定所述粉煤储罐排料管;通过所述充气密封圈的充气或放气,所述充气密封圈与所述垫片能够夹紧或释放所述排料管法兰。通过该实施方式,通过使用垫片,有利于更好地密封连接粉煤储罐排料管与制浆装置的进料管,以避免扬尘的发生;通过使用充气阀,有利于工作人员顺利地对充气密封圈进行充气、放气;通过使用支撑体,能够更好地固定充气密封圈。
在第一方面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垫片由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通过该实施方式,橡胶或硅胶制成的垫片,有利于提高垫片与排料管法兰间的静摩擦力,在密封连接粉煤储罐排料管与制浆装置的进料管后,有利于避免粉煤储罐排料管相对于制浆装置的进料管移动,进一步地提高粉煤储罐排料管与制浆装置的进料管连接的密封性。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浆装置,所述制浆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或其任一实施方式的所述进料组件。通过该实施方式,由于制浆装置采用了上述进料组件,有利于密封连接粉煤储罐排料管与制浆装置的进料管,能够有效地避免在将粉煤从粉煤储罐转移至制浆装置内的过程中发生扬尘,有利于保护环境,也有利于保护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未经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96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设备的滑动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电源转换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