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联型聚醚酯酰胺类减水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69302.5 | 申请日: | 2020-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2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周玉莹;于洪波;王贵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奥克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F283/06 | 分类号: | C08F283/06;C08F220/54;C08F220/06;C08F222/14;C08F220/04;C08G65/26;C04B24/26;C04B103/30 |
| 代理公司: | 吉林新发惠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6 | 代理人: | 高佳佳 |
| 地址: | 132000 吉林省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联 型聚醚酯酰胺类减 水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是一种聚醚酯酰胺类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得到的聚醚酯酰胺类减水剂,采用酯基交联,当体系呈强碱性时,部分酯基解离,逐步释放单链梳状聚羧酸结构、聚醚酰胺以及聚醚多元醇结构,酰胺结构可使混凝土坍落度保持能力更好,羧基和酯基为具有保塑功能的单体,使得该减水剂兼有早强和保坍功能,而解离逐步进行,可在性对较长的时间内释放可供水泥颗粒吸附的减水剂分子,可提高水泥的初始流动性,并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水剂技的制备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交联型聚醚酯酰胺类减水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大型工程建设,预制构件的生产效率是缩短工期、节省成本的关键,使用减水剂或减水类复合外加剂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不但有利于节能降耗,而且能够加快模具周转率,提高预制构件生产效率。此外,商用混凝土搅拌站远离市区,通常借助搅拌运输车运送,高保坍又成为必须考虑的因素,混凝土长距离运输中坍落度处于不断损失的状态,若增大水灰比,可提高坍落度,但与此同时水泥砂浆的结构变得疏松,孔隙率增大,凝结时间延长,直接影响混凝土后期强度,若采用复配保坍剂、早强剂等方法,又使得复配组分不易控制,相容性差等问题,无法满足早强型减水剂对于坍落度的要求。
对于上述问题,专利CN102924733A公开了一种酰胺基交联的聚羧酸减水剂,以酰胺基碱水解的方式缓释羧酸分子的方式,改善初始流动度,并不具备显著的保坍和早强作用。谭俊华研究了一种早强保坍型聚羧酸减水剂,以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原料,加入自制的含较多羧基和羟基的功能大单体,兼具早强和保坍作用,但若长距离运输,坍落度会存在明显的损失,后期强度也不会有明显改善。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种交联型聚醚酯酰胺类减水剂及制备方法,制备方法的步骤为:
S1:起始剂烯丙基胺与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体;
S2:待反应完成后,向体系中继续加入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所述中间体与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继续进行取代反应,制得不饱和聚醚酰胺;
S3:将S2制得的不饱和聚醚酰胺与不饱和酰胺、不饱和羧酸在引发剂和链转移剂作用下,发生小分子集合;
S4:体系冷却后加入交联剂和乳化剂,控制交联度,最后调节pH值为中性,加水稀释固含量至40%~50%,制得交联型聚醚酯酰胺类减水剂。
优选地,步骤S2中的不饱和聚醚酰胺的结构为:
优选地,步骤S4得到的交联型聚醚酯酰胺类减水剂结构式为:
中的其中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其重均分子量399-15000。
优选地,步骤S4中所述交联剂与乳化剂摩尔比为1:1~5,交联剂用量是反应物总质量的0.1%~5.0%。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碱性催化剂选自K、Na、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碱性催化剂用量是反应物总质量的0.2%~1.5%。
优选地,步骤S1中取代反应温度为90℃~160℃,反应压力为0.1MPa~0.5MPa。
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不饱和羧酸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异丁烯酸、异戊烯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且不饱和聚醚酰胺与不饱和羧酸、不饱和酰胺质量比为(30~60):(45~90):(5~10)。
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引发剂选自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引发剂用量是反应物总质量的0.2%~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奥克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奥克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93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电路的布局设计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电助动载重自行车双动力变速集成电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