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实景融合建模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9050.6 | 申请日: | 202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8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斌;林志军;杨玺;景行;张红阳;李冶;张浩民;刘宝军;吴华标;李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6T17/00 | 分类号: | G06T17/00;G01C11/3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伟斌 |
地址: | 5106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实景 融合 建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实景融合建模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步骤一:搭建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步骤二:先对同一目标物进行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分别获取目标物的图像数据;倾斜摄影测量过程中将每次获取的图像数据输入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精度评价,获得精度符合预设值的图像数据;步骤三:生成点云融合模型;步骤四:对点云融合模型进行不规则三角网构建和纹理映射处理;步骤五:输出实景三维模型。通过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现快速准确的对倾斜摄影测量获得的数据进行精度评价,提高倾斜摄影测量获取的图像数据的精度,使得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的两项数据进行融合建模所生成的实景三维模型更加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建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三维实景融合建模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众多领域都朝着数字化、智慧化方向发展。对空间信息数据需求尤其在三维实景模型方面的需求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构建三维实景模型只能获取目标物的顶部信息而不能全面获取目标物的侧面信息及纹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较好地重建结构复杂的目标物中下部分而对于目标物中上部的数据信息很难完整获取。两种三维建模技术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采用两种技术融合建模的方法,发挥各自技术优势,弥补缺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公开号为“CN109472966A”,公开日为2019年3月15日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大地质建筑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倾斜摄影技术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实景数据,然后通过将数据融合实现地表三维实景模型和地下三维地质体模型。
但是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主要是对地质进行建模,其中的模型约束都是针对地质数据进行的,而对于地表上的三维实景,缺乏有效的模型约束,导致倾斜摄影进行数据采集的时候,采集的数据精度参差不齐,导致最后进行三维建模的时候缺乏准确性,容易与实景产生较大的差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三维建模准确性差,容易与实景产生较大差别的问题,提供一种三维实景融合建模的方法,能够提高三维融合建模的准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三维实景融合建模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步骤一:进行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建模精度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体系构建,搭建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步骤二:先对同一目标物进行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分别获取目标物的图像数据;倾斜摄影测量过程中将每次获取的图像数据输入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精度评价,精度符合预设值,则继续获取下一个图像数据;若精度不符合预设值,则重新获取图像;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点云融合,生成点云融合模型;
步骤四:对点云融合模型进行不规则三角网构建和纹理映射处理;
步骤五:输出实景三维模型。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一中,将评价体系分为评语集V={V1,V2,V3,V4,V5},分别代表很差、较差、一般、较好、很好;类别集U={U1,U2},分别代表数据获取和数据处理;指标集U1={U11,U12,U13},分别代表航向重叠率、航高和相片倾角;U2={U21},代表控制点布设;引入三角模糊数改进指标权重进行一级权重U1和U2的计算。
优选的,一级权重U1和U2的计算流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90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