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断器件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68504.8 | 申请日: | 2020-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7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林新德;钟建艺;刘磊;殷国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33/70 | 分类号: | H01H33/70;H01H33/22;H01H9/30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何家富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器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断器件,包括灭弧室组件以及动触头组件,以动触头组件的运动区域为触头区,还包括气体循环通道,所述气体循环通道能够将从所述灭弧室组件冲出的气流的至少一部分引导回所述触头区,气流在流动过程中进行冷却,绝缘强度恢复后,一方面进一步推动电弧往灭弧室移动,另一方面,由于气流的空气绝缘强度已恢复,增强了触头区域绝缘介质强度,使得触头区不容易被触头两端电压电离击穿,防止电弧重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断器件,尤其涉及其中灭弧系统的改进。
背景技术
断路器一般包括基座、静触头、动触头和灭弧室,断路器分断时,电弧在动、静触头之间产生,由灭弧室进行灭弧,游离气体从灭弧室排出到基座外部,这种常规的结构中,由于电弧从灭弧室排出产品外部,导致触头区(动触头的运动区域)压力减少,电弧在外部大气压作用下,容易重新回到触头区,发生重燃,影响产品的灭弧能力;并且,触头区燃弧后,温度还比较高,气体游离程度比较高,在触头两端电源电压施加产生的电场作用下,气体容易重新电离击穿,导致电弧重燃,开断失败。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结构优化的分断器件。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出一种分断器件,包括灭弧室组件以及动触头组件,以动触头组件的运动区域为触头区,还包括气体循环通道,所述气体循环通道能够将从所述灭弧室组件冲出的气流的至少一部分引导回所述触头区。
其中,为充分利用分断器件的内部空间,提高气体循环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组件设置在所述灭弧室组件的第一侧,所述灭弧室组件背离所述动触头组件的第二侧设有分流锥,所述分流锥具有第一斜导面和第二斜导面,所述第一斜导面和第二斜导面能够将从所述灭弧室组件冲出的气流分流为方向大致相背离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两股气流。
其中,为形成大致闭合的内循环通道,防止触头区压力过小,并利用循环气体推动电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循环通道的路径大致分为两条,分别是第一循环路径和第二循环路径,第一循环路径是由沿灭弧室组件长度在第二侧并朝向第一方向的第一段、沿灭弧室组件长度在第一侧并朝向第二方向的第三段、以及衔接二者的第二段构成的气流行进路径,第二循环路径是由沿灭弧室组件长度在第二侧并朝向第二方向的第四段、沿灭弧室组件长度在第一侧并朝向第二方向的第六段、以及衔接二者的第五段构成的气流行进路径,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六段连通至所述触头区,从而所述第一循环路径、第二循环路径、触头区、及灭弧室组件的气流通道形成大致呈闭合的内循环通道。
其中,为使气体循环通道的布置紧凑、合理,同时基于制造和安装考虑,在一个实施例中,分断器件包括基座,所述灭弧室组件安装在所述基座中,基座在灭弧室组件的第二侧与灭弧室组件之间具有安装间隙,从而形成所述第一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二段、第三段、第五段、第六段成型在所述基座上。
其中,为利用动、静触头刚分断时产生的较为集中的气体进一步推动动、静触头分断,在一个实施例中,分断器件还包括静触头,所述动触头组件具有相对靠近或远离静触头的运动轨迹以控制分断器件的导通或分断,所述分流锥的第一斜导面大致面向所述静触头,所述第一循环路径的第三段具有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出口设置在所述静触头的周侧并朝向所述动触头组件。
其中,为防止动、静触头刚分断时电弧进入第一出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触头组件包括挡板,分断器件导通时,所述挡板将所述第一出口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发开关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85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导热片的密集型母线槽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热水器保护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