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绝缘杆带电速接引流线夹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66334.X | 申请日: | 2020-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20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 发明(设计)人: | 吕平;王辉云;田明杰;朱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3/00 | 分类号: | H01R43/00;H01R11/09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侯德玉 |
| 地址: | 25001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 带电 接引 流线 固定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绝缘杆带电速接引流线夹固定装置,包括开槽面板、第一锁紧装置、第二锁紧装置、压线装置,所述开槽面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开槽面板上的通孔一侧安装有立板,所述通孔的另一侧开槽面板的底部安装有挡块,所述第一锁紧装置安装在立板上,所述第一锁紧装置上安装有绝缘柱,所述第二锁紧装置安装在开槽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锁紧装置安装有绝缘架,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与第一锁紧装置结构相同,所述压线装置安装在远离立板一侧的开槽面板上。本发明能够实现引流线与配网主线路快速连接,操作方便快捷,省力省时,提高了作业效率,并减少作业人员直接进入强电场作业的人身风险,确保作业安全高效进行,有力支撑了配网供电可靠性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绝缘杆带电速接引流线夹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电网新设立用户(变压器)采用带电方式接入电网,是提升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为了减少用户停电感知,带电作业在系统内得到大力推广,地电位绝缘杆作业法、绝缘斗内短杆作业法是保证作业人员远离强电场环境不可或缺的作业方式,但是目前其接引线只能利用临时接火钩或专用异型线夹,一是需要后期停电后将临时接火钩改为并沟线夹,导致线路仍需停电;二是必须使用特制的、专用的异型线夹并配合特制的绝缘杆,导致成本提高和后期检修不方便,作业效率较为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绝缘杆带电速接引流线夹固定装置,能够实现引流线与配网主线路快速连接,操作方便快捷,省力省时,提高了作业效率,并减少作业人员直接进入强电场作业的人身风险,确保作业安全高效进行,有力支撑了配网供电可靠性提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绝缘杆带电速接引流线夹固定装置,包括开槽面板、第一锁紧装置、第二锁紧装置、压线装置,所述开槽面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开槽面板上的通孔一侧安装有立板,所述通孔的另一侧开槽面板的底部安装有挡块,所述第一锁紧装置安装在立板上,所述第一锁紧装置上安装有绝缘柱,所述第二锁紧装置安装在开槽面板的一侧,所述第二锁紧装置安装有绝缘架,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与第一锁紧装置结构相同,所述压线装置安装在远离立板一侧的开槽面板上,将接线夹顶部安装在开槽面板上的通孔中,通过第一锁紧装置带动绝缘柱将接线夹固定在挡块上,通过第二锁紧装置带动绝缘架与接线夹底部接触,实现接线夹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锁紧装置包括支座、压合把手、压杆、支杆、连接架,所述支座安装在立板上,所述压合把手与压杆的端部均转动安装在支座上,所述支杆安装在压杆上,所述压合把手与压杆之间设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一端转动安装在压合把手上,另一端转动安装在压杆上,所述第一锁紧装置上的支杆与绝缘柱连接,所述第二锁紧装置上的支杆与绝缘架连接,将接线夹安装在开槽面板上的通孔中后,向压合把手施加外力使之向下运动,压合把手通过连接架带动压杆运动,支杆带动绝缘柱向接线夹方向运动,绝缘柱接触到接线夹后继续向压合把手施加外力,当连接架与压合把手平行、压杆与连接架垂直时到达行程极限,第一锁紧装置上的绝缘柱与第二锁紧装置上的绝缘架均与接线夹接触并将接线夹固定到开槽面板上。
优选的,所述压杆上开设有通槽,所述支杆安装在通槽中并能够在通槽中移动,从而调节支杆的位置,从而对接线夹的不同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提高了适用范围。
优选的,所述支杆为螺栓,通过螺栓能够调节绝缘柱的的长度,有利于对接线夹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压合把手端部安装有拉环,通过拉环便于压合把手的把持及施加外力,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南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63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