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针贴片施用器及其壳体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65959.4 | 申请日: | 2016-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99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胜则;滨本英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德阿利克斯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郭放;崔春植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微针贴片 施用 及其 壳体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提高了针对于皮肤的垂直侵入性的微针贴片施用器及微针贴片施用器用壳体。微针贴片施用器用壳体(11)由一个片或膜形成,并且具有:平坦的外周基部(12);以及隆起部(13),被外周基部包围且相对于外周基部向从下部面朝向上部面的垂直上方鼓起。隆起部的下部面部分构成微针贴片支承面(42)。隆起部具备多个谷折部(24),谷折部具有朝向远离隆起部的中心部的方向的谷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12月20日、申请号为201680074673.9、发明名称为“微针贴片施用器及其壳体”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贴附于动物(包括人及人以外的动物)的皮肤的微针贴片施用器(microneedle patch applicator)。本发明还涉及微针贴片施用器用壳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经皮吸收型给药系统之一,利用药物涂敷型微针贴片的给药系统备受瞩目(参照专利文献1~7)。在该微针贴片的基材上高密度地形成有数百微米长度的纤细的突起或针,通过将表面或内部中载置有靶向药剂(如疫苗、蛋白质、肽等分子)的针刺入皮肤,来直接向真皮或表皮输送药剂,因此具有如下诸多优点:不像内服药那样对肝脏有负担,不像注射剂一样具有伴随针的侵入而带来的疼痛,并且可减轻因暂时的过量的药剂吸收导致的副作用等。
微针贴片的针非常纤细(根部的直径为约数十微米)。因此,有可能因侵入皮肤时的阻力而损坏或折损。在由金属(例如钛)形成的针的情况下,因皮肤内折损而留置在体内的风险是大问题。在由生物降解性树脂形成针的情况下,与金属针相比,破损或折损的可能性更高。尤其是,当针相对于皮肤倾斜时,针相对于皮肤的插入性下降,或者弯曲力作用于针,因此容易折断。因此,需要可将针相对于皮肤垂直地穿刺,进而可靠地将微针贴片贴附于皮肤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498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8-52036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8-54352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08-53558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表2010-516337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再表2009-107806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再表2011-0899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针相对于皮肤的垂直侵入性,进而能够可靠地将微针贴片贴附于皮肤的微针贴片施用器及微针贴片施用器用壳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本发明的微针贴片施用器用壳体的实施方式中,由具有上部面和下部面的一个片或膜构成,具备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平坦的外周基部;以及隆起部,被所述外周基部包围且相对于所述外周基部向从所述下部面朝向所述上部面的垂直上方鼓起,所述隆起部的下部面部分构成用于支承微针贴片的面,所述隆起部具备多个谷折部,所述谷折部具有朝向远离所述隆起部的中心部的方向的谷底。
在微针贴片施用器用壳体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谷折部被配置为相对于与穿过所述隆起部的中心的垂直轴z轴正交且彼此正交的两个水平轴x轴及y轴对称。
在微针贴片施用器用壳体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谷折部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垂直轴z轴旋转对称(n次对称:n为2以上的整数)。
在微针贴片施用器用壳体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隆起部呈相对于所述两个水平轴x轴及y轴中的至少一方的水平轴对称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德阿利克斯株式会社,未经美德阿利克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59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建模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安全全文检索的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