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间位阻控制信号放大且简单灵敏的外泌体检测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963827.8 申请日: 2020-09-14
公开(公告)号: CN114181998A 公开(公告)日: 2022-03-15
发明(设计)人: 李根喜;杨洁;潘艳红;王磊;邓颖;王明慧;彭英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大学
主分类号: C12Q1/682 分类号: C12Q1/68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23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间位 控制 信号 放大 简单 灵敏 体检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分析化学领域内一种空间位阻控制信号放大且简单灵敏的外泌体检测方法。外泌体是一种新兴的癌症生物标志物,开发简单、方便和灵敏的外泌体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们提出利用外泌体的位阻效应阻碍双链DNA的互补配对过程,因而链霉亲和素修饰的DNA单链能够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的作用下延伸出大量G四联体,并与硫黄素T结合产生强烈荧光,从而开发了一种基于空间位阻控制信号放大且简单灵敏的新型外泌体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实现外泌体的定量分析且检测限较低,同时在含有10%人血清的复杂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检测效果,显示该方法在临床检测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领域,涉及空间位阻控制信号放大的外泌体检测原理,过程,实验条件及应用。

背景技术

外泌体可作为新型癌症生物标志物这一发现为癌症的早期筛查和精确诊断提供了更多可能和机会。外泌体是一种具有平均厚度5纳米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且尺寸在40-160纳米(平均为100纳米)的纳米级别小泡,能够被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分泌,在血液,尿液等各种人体体液中均有普遍分布,因此能够大大降低临床取样难度。另外,由于磷脂双分子层膜的保护作用,外泌体可以有效地避免被溶酶体或巨噬细胞损伤或清除,从而延长其循环半衰期,提高其生物活性。外泌体携带许多母细胞的信息,如与母细胞相同的膜蛋白、多糖等且外泌体内部也包含着大量与母细胞相关的核酸如miRNA,DNA等及其他生物分子。相比检测单一癌症标志物来判断患癌风险,检测癌细胞衍生的外泌体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说服力,因而具有更高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外泌体虽然是一种新兴的疾病标志物,但是目前已经有大量关于癌症外泌体检测工作的相关报道,如利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流式细胞法、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等传统技术进行外泌体的定量分析。然而这些传统的检测方法普遍存在着成本高、操作复杂、灵敏度低等缺陷。由此,一系列新颖的检测技术开始应用于外泌体的检测,如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分子印迹、电化学技术、荧光、比色等。虽然这些新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方法的缺陷,但是这些方法仍然依赖于精密的仪器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流程,因此提出更简单有效的外泌体检测方法的需求依旧存在。

外泌体作为一种大囊泡,相比其他生物分子具有与生俱来的大体积和大质量以及由此产生的空间位阻效应常常被忽视。基于外泌体本身具有较强空间位阻的这一特性,本发明利用外泌体与链霉亲和素之间的位阻效应阻碍双链DNA的互补配对过程,使得链霉亲和素修饰的DNA单链能够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的作用下延伸出大量G四联体,并与硫黄素T(ThT)结合产生强烈荧光,从而开发了一种基于空间位阻控制信号放大且简单灵敏的新型外泌体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实现外泌体的定量分析且检测限较低,同时在含有10%人血清的复杂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良好的检测效果,表明该方法在临床检测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空间位阻控制信号放大,能够简单灵敏检测外泌体的新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机理:图1对实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在没有外泌体的情况下,3端标记胆固醇的探针1(P1)能够与链霉亲和素修饰的探针2(SA-P2,P2的5端标记生物素)发生有效的碱基互补,形成完全配对的双链。此时的钝端双链DNA因为缺少3端突出的羟基导致TdT酶对其利用效率极低,难以催化有效的聚合反应,导致无法延伸出G四联体。当用磁珠捕获外泌体后,由于胆固醇与脂双层分子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P1能够自发地插入到外泌体的磷脂膜中。此时SA-P2由于外泌体与链霉亲和素之间巨大的空间位阻效应有力地阻碍了其与P1链的靠近,同时由于两条探针的设计长度较短,两条链无法成功地互补配对。因此SA-P2始终保持着单链状态,并能够作为TdT酶的良好底物延伸出大量G四联体,这些G四联体与硫黄素T相结合可以产生强烈的荧光。基于上述原理,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外泌体与链霉亲和素之间空间位阻效应的简单、灵敏的外泌体检测方法。

附图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38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