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电池行李箱蓝牙指纹锁装置及无电池开关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63210.6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0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高恬溪;张春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矽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A45C13/00;A45C15/00;G01G19/5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马贵香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东莞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行李箱 蓝牙 指纹锁 装置 开关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电池行李箱蓝牙指纹锁装置及其实现方法,包括整流天线1连接第一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Vin与能量收集电路的输入,第一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VOD1连接能量收集电路的使能端,第一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VOD1通过上拉电阻R1与能量收集电路的第一输出VC连接,第一输出VC连接电容C0的一端,能量收集电路的第二输出VS连接电容C1的一端与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连接指纹识别模块、蓝牙模块以及数字信号处理与控制模块的电能输入端;通信天线连接蓝牙模块,指纹识别模块和蓝牙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接口连接数字信号处理与控制模块;不消耗系统功耗对整流天线的输入进行持续监测,降低能量收集系统自身和负载的功耗,不需要外接电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行李箱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电池行李箱蓝牙指纹锁装置及无电池开关锁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传统密码锁行李箱的安全问题,采用更先进的蓝牙和指纹锁技术的行李箱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采用电池供电的指纹锁由于飞行安全的限制,无法登机以及托运,这极大的限制了该技术在行李箱中的应用。
如能采用能量收集的方式为系统供电,则可以解决其托运中的安全限制。通常,能量收集系统由于其效率较低,且负载待机功耗相交收集的能量过大,能量收集技术的应用也难以推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电池行李箱蓝牙指纹锁装置及无电池开关锁方法,同时降低能量收集系统自身和负载的功耗,集成了蓝牙和指纹锁,让系统收集的能量满足负载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电池行李箱蓝牙指纹锁装置,包括整流天线、第一电压检测电路、能量收集电路、电源管理模块、通信天线、指纹识别模块、蓝牙模块以及数字信号处理与控制模块,整流天线连接第一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Vin与能量收集电路的输入,第一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VOD1连接能量收集电路的使能端,第一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VOD1通过上拉电阻R1与能量收集电路的第一输出VC连接,第一输出VC连接电容C0的一端,能量收集电路的第二输出VS连接电容C1的一端与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入,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连接指纹识别模块、蓝牙模块以及数字信号处理与控制模块的电能输入端;通信天线连接蓝牙模块,指纹识别模块和蓝牙模块通过数据传输接口连接数字信号处理与控制模块;电容C0和电容C1的另一端均接地,第一电压检测电路、能量收集电路以及电源管理模块的接地端均接地。
通信天线还连接第二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Vin,第二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VOD2通过上拉电阻R2与能量收集电路的第二输出VS以及蓝牙指纹锁的使能端连接,第二电压检测电路的接地端接地。
第二电压检测电路与第一电压检测电路相同。
还包括压力传感器组、第三电压检测电路和液晶显示模块,压力传感器组连接数字信号处理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数字信号处理与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液晶显示模块的输入端;
压力传感器组的模拟输出VP与第三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连接,第三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VOD3与上拉电阻R3连接,上拉电阻R3与能量收集电路的第二输出VS连接,第三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VOD3分别与数字信号处理与控制模块和液晶显示模块的使能端连接,第三电压检测电路的接地端接地。
第三电压检测电路与第一电压检测电路相同。
电源管理模块的输出包括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一输出V1、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二输出V2以及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三输出V3,压力传感器组的电能输入端连接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一输出V1,数字信号处理与控制模块的电能输入端连接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二输出V2,指纹识别模块和蓝牙模块的电能输入端连接电源管理模块的第三输出V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矽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未经凌矽电子科技(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32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