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喇叭口双面胶产品冲切的刀模组件及其冲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62200.0 | 申请日: | 2020-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79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 发明(设计)人: | 周姿;杜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昊佰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6F1/40 | 分类号: | B26F1/40;B26F1/44;B26D7/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顾艳哲 |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喇叭口 双面 产品 模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喇叭口双面胶产品冲切的刀模组件及其冲切方法,该刀模组件包括一冲刀模、二冲刀模以及三冲刀模,所述一冲刀模为一封闭并带有凸缘的框状结构,所述二冲刀模为一封闭的方框结构;所述一冲刀模的框状结构的轮廓与所述产品内部边缘轮廓相一致;所述二冲刀模的方框结构的轮廓与所述产品外部边缘轮廓相一致。本发明将现有呈Ω型的开口不封闭的一冲刀模改为封闭并带有凸缘的框状结构,将一边开口的方形二冲刀模改为封闭的方框结构,解决了喇叭口双面胶产品开口边缘处在冲切加工过程被拉断及出现移位的问题,有效保证该类产品冲切加工成型率,降低不良率,提高产品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喇叭口双面胶产品冲切的刀模组件及其冲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尤其是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模切加工要求愈加严苛。现有一款用于手机喇叭位置的双面胶产品,如图1所示,其形状大致呈凹字型,由于受喇叭结构的影响,该位置的背胶(起固定粘合作用)尺寸很小。为了提高加工产能,该产品加工时会把多个放在一起加工,并用一张离型膜承载着双面胶,并在离型膜上设计定位孔,用于贴合定位。
由于喇叭口双面胶产品单边宽度只有1mm左右,双面胶位置难以成型,在加工时,需要先冲切双面胶的内框,再冲切外框,但在一冲位置,由于在内框排废区域增加横向排废线,以利于一冲冲切后排废,此时产品胶区只有1mm左右的宽度,在排废时极容易产生产品a区域和b区域拉断(见图7),且增加排废治具导致a区域和b区域的双面胶移位,不可再次冲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喇叭口双面胶产品冲切时易产生产品a区域和b区域拉断及移位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喇叭口双面胶产品冲切的刀模组件及其冲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喇叭口双面胶产品冲切的刀模组件,该刀模组件包括用于冲切产品内部轮廓的一冲刀模,用于冲切产品外部轮廓的二冲刀模,以及用于冲切产品承载离型膜形状及定位孔的三冲刀模,
所述一冲刀模为一封闭并带有凸缘的框状结构,所述二冲刀模为一封闭的方框结构;
所述一冲刀模的框状结构的轮廓与所述产品内部边缘轮廓相一致;
所述二冲刀模的方框结构的轮廓与所述产品外部边缘轮廓相一致;
所述二冲刀模与所述一冲刀模组合冲切后,在所述二冲刀模的内侧与所述一冲刀模的外侧之间形成所述产品。
本发明将现有呈Ω型的开口不封闭的一冲刀模改为封闭并带有凸缘的框状结构,将一边开口的方形二冲刀模改为封闭的方框结构,解决了喇叭口双面胶产品开口边缘处在冲切加工过程被拉断以及出现移位的问题,有效保证该类产品的冲切加工成型率,降低不良率。
优选地,所述产品为一侧开口的边框结构,形状呈“凹”字型,其中间挖空,中间挖空部分形状呈Ω型,所述产品的开口处两侧相内伸出并形成凸块。
优选地,所述产品的单边宽度为0.8-1.5mm。
优选地,所述一冲刀模框状结构的凸缘向外凸出,其尺寸与所述产品一侧的开口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二冲刀模的尺寸大于所述一冲刀模。
优选地,所述二冲刀模的方框结构的四角为圆角。
优选地,所述三冲刀模为长方框状。
优选地,所述一冲刀模及二冲刀模设有多个,按一字排开设置。
优选地,所述一冲刀模、二冲刀模及三冲刀模均设置在模切装置的冲切刀模上,均为凸起的刀锋。
一种用于喇叭口双面胶产品冲切方法,采用上述的刀模组件进行冲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昊佰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昊佰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22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抗体、试剂盒和载体
- 下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