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驱氮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60964.6 | 申请日: | 2020-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7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 发明(设计)人: | 景香顺;李凌云;高阳;李鑫玮;林虹;李中杰;冯艳霞;冒建华;薛晓飞;史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张肖 |
| 地址: | 100020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硝化 滤池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驱氮控制方法及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驱氮控制方法与过滤过程的实际变化存在偏差的技术问题。驱氮控制方法包括在过滤过程中达到以下任意一个触发条件时,启动驱氮程序,触发条件包括:达到设定的驱氮周期A;达到设定的硝态氮去除量B;以及滤池底部达到设定的压力值C。本发明的驱氮控制方法以滤池去除硝态氮的量反映滤池内积累的氮气量,以滤池的阻力损失判断系统可承受的氮气余量,以时间间隔作为保障,三个条件任意一个条件达到设定值即触发驱氮动作。使得驱氮过程与过滤的实际工况更匹配。另外,本发明在驱氮程序中无需降低液位,通过打开废水阀直接进行水反冲洗驱氮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驱氮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反硝化深床滤池是集生物脱氮及过滤功能为一体的处理单元。反硝化深床滤池利用均质石英砂允许固体杂质透过滤床的表层,伸入滤池的滤料中,达到整个滤池纵深截留固体物的有益效果。反硝化深床滤池用于污水处理,是利用滤池内微生物作用去除污水中的硝态氮,滤料去除悬浮物,实现污水深度处理的单元工艺技术。在下向流的反硝化滤池系统中,污水从滤池上部流入,经过滤料,池内微生物利用碳源通过异养反硝化作用将污水的硝态氮还原为氮气,净化后的污水从滤池底部经气水分布系统收集后流出。在此过程中,进水中携带的悬浮物和生化增殖的微生物在滤料上和滤料间富集,反硝化产生的氮气也会有部分残留在滤料颗粒间,以上两个方面的影响会使滤料的水头损失逐步加大,最终导致滤池处理水量减少。因此需要在合适的时间通过技术手段释放滤池内的氮气,此过程称为驱氮。当驱氮也不能有效恢复过滤水头时,需要进行反冲洗,将滤池内的悬浮物和微生物排出。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的驱氮过程是:停止进水,并将滤池内液位降低到一定程度,从滤池底部流入一股具有足够流速的冲洗水,利用此类短反冲的方式将滤料内存积的气泡释放出来。适时的驱氮过程可以及时降低滤池的水头损失,延长工作时间,延缓反冲洗动作。两次驱氮之间的时间一般是由固定间隔设定,或采用硝态氮去除量判定。然而采用固定间隔设定的方式其驱氮周期固定,未考虑与系统去除的硝态氮量、滤池内因悬浮物和微生物增殖产生的阻力损失大小等因素,不能适应滤池过滤过程中随着滤料堵塞导致过滤水头变化的实际情况,导致驱氮周期偏长或偏短。而采用总硝态氮去除量判定驱氮开始时间,虽然考虑了滤池内反硝化产生的氮气产生量,但未考虑滤池内因悬浮物和微生物增殖造成滤料堵塞而产生的阻力损失变化,与实际变化仍有偏差。另外,现有的驱氮操作方式,在进行驱氮操作时滤池不排放废水,因此在进行驱氮操作前需要先降低滤池液位,为驱氮的冲洗水预留一定空间。此方式的弊端是:增加了整个驱氮过程的耗时;同时驱氮不排水也不利于滤池恢复过滤水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驱氮控制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驱氮控制方法与过滤过程的实际变化存在偏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驱氮控制方法,所述驱氮控制方法包括在过滤过程中达到以下任意一个触发条件时,启动驱氮程序,所述触发条件包括:
达到设定的驱氮周期A;
达到设定的硝态氮去除量B;以及
滤池底部达到设定的压力值C。
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达到设定的驱氮周期的触发条件包括:以过滤开始运行时或上一个驱氮程序完成后重新开始过滤时,时间T归零并重新开始计时,当T达到设定的驱氮周期A时,启动驱氮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未经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09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