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层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60511.3 | 申请日: | 2020-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2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刚;袁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邢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水田村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显示 模组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层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所述双层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与所述第一显示屏层叠设置;第一印刷电路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屏;第二印刷电路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显示屏,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屏;以及固定结构,连接并固定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平行设置。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和第二印刷电路板之间,以连接固定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和第二印刷电路板,防止电路板下垂掉落从而损坏电路板上元件,影响双层显示模组的显示功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面板的发展,显示装置具有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基板当中放置液晶分子,并在两片基板上施加驱动电压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以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
但是随着人们的品质追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显示装置相对较低的显示对比度等难以满足部分人对于更高显示质量的追求,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叠加屏或者说双层屏的概念,双层屏有两块印刷电路板,在点胶过程中,现有产线只能吸附一块印刷电路板,另一块则处于下垂状态,长期下垂可能会出现疲劳损坏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印刷电路板的稳固性的双层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层显示模组,包括第一显示屏、与所述第一显示屏层叠设置的第二显示屏、连接于所述第一显示屏,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屏的第一印刷电路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显示屏,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屏的第二印刷电路板以及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连接并固定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和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其中,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与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平行设置,所述固定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和第二印刷电路板之间,以连接固定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和第二印刷电路板。
可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双面背胶散热膏,所述双面背胶散热膏黏贴固定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和第二印刷电路板。
可选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双面固定结构,所述双面固定结构包括限位固定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的第一限位槽、限位固定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的第二限位槽以及设置在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之间的间隔板;其中,所述双面固定结构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双面固定结构还包括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三限位板和第四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一限位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限位板分别垂直设在所述间隔板一表面的两侧边形成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第四限位板与所述第三限位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三限位板和所述第四限位板分别垂直设在所述间隔板一表面的两侧边形成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为通槽,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穿过所述第一限位槽并限位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穿过所述第二限位槽并限位固定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板远离所述间隔板的顶部设置有向所述第二限位板方向延伸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板远离所述间隔板的顶部设置有向所述第一限位板方向延伸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三限位板远离所述间隔板的顶部设置有向所述第四限位板方向延伸的限位凸起;所述第四限位板远离所述间隔板的顶部设置有向所述第三限位板方向延伸的限位凸起。
可选的,所述第一显示屏叠加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屏上,所述第一印刷电路与所述第一显示屏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覆晶薄膜,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与所述第二显示屏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覆晶薄膜;所述第一覆晶薄膜和所述第二覆晶薄膜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二覆晶薄膜与所述第一覆晶薄膜上下对齐设置,所述固定结构有多个,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覆晶薄膜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显示屏和所述第二显示屏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双面固定结构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05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