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节点单主机与多主机通信自动切换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57991.8 | 申请日: | 2020-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26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焕超;于泉泉;刘闻禹;孙珑玲;闫玉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41/0253 | 分类号: | H04L41/0253;H04L41/0813;H04L67/02;H04L12/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黄晓燕 |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点 主机 通信 自动 切换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节点单主机与多主机通信自动切换装置及方法,应用于多节点集群,所述多节点集群中包含一个主节点,多节点单主机与多主机通信自动切换装置包括板卡,所述板卡配置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连接所述主节点的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述处理单元连接每个节点的CPU,所述处理单元向所述CPU发送带宽信息;所述处理单元连接第二连接器的地址信道,所述处理单元连接至少两个OCP网卡;所述处理单元控制连接数据选择单元,所述数据选择单元的上行端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数据选择单元的下行端口分别连接所述OCP网卡。本发明公开一种多节点单主机与多主机通信自动切换装置及方法实现多节点多主机或者单主机自由切换,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节点单主机与多主机通信自动切换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工业4.0、物联网的发展,共享资源、池化、虚拟化等等概念的兴起,采用OCPNIC3.0(Open Compute Project开发的OCP网卡3.0,该OCP网卡能够实现分叉控制)实现多主机通信的方案,在服务器领域被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多主机技术能够在多个CPU处理器的内核间平衡网络通信的性能,并且减少开销。
现有服务器系统设计方案主要将OCP NIC3.0连接器集成在主板上,CPU到将OCPNIC3.0连接器的PCIe走线设计完成之后无法更改,因此只能基于现有设计用于单主机通信,或者只能基于现有设计用于多主机通信,不能灵活应用。而且在多节点的情况下更是不能实现多主机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多节点单主机与多主机通信自动切换装置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服务器系统设计方案主要将OCP NIC3.0连接器集成在主板上,CPU到将OCP NIC3.0连接器的PCIe走线设计完成之后无法更改,因此只能基于现有设计用于单主机通信,或者只能基于现有设计用于多主机通信,不能灵活应用。而且在多节点的情况下更是不能实现多主机通信的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节点单主机与多主机通信自动切换装置,包括板卡,
所述板卡配置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连接所述主节点的基板管理控制器;
所述处理单元连接每个节点的CPU,所述处理单元向所述CPU发送带宽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连接第二连接器的地址信道,所述处理单元连接至少两个OCP网卡;所述处理单元控制连接数据选择单元,所述数据选择单元的上行端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器,所述数据选择单元的下行端口分别连接所述OCP网卡。
优选地,所述板卡上配置第一连接器,所述处理单元通过总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通过总线连接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和每个节点的所述CPU。
优选地,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配置管理web,所述管理web设置有单主机与多主机配置单元,所述单主机与多主机配置单元向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发送所述切换指令,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向所述处理单元发送所述切换指令。
优选地,所述数据选择单元包括数据选择器和PCIEswitch,所述数据选择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上行端口,所述数据选择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PCIEswitch的输入端口,所述PCIEswitch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下行端口。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切换指令控制所述数据选择器进行数据选择切换。
优选地,每个所述OCP网卡通过两个GPIO口分别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的两个GPIO口;所述OCP网卡通过其中一个GPIO口从所述处理单元接收通信节点数量信息,所述OCP网卡通过另一个GPIO口向所述处理单元传输在位信息。
优选地,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地址信道传输的地址信息来获取所述多节点集群中正在通信的节点数量,所述OCP网卡接收并根据所述通信节点数量信息执行分叉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79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