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用于飞行器的伺服负载力矩计算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57404.5 | 申请日: | 2020-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4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马奥家;高峰;龚旻;张东;黄建友;赵洪;张磊;佟泽友;李亚辉;康珅;杨东生;王宁;宋志国;严大卫;刘博;张意国;张帆;曾伟;冯铁山;周国哲;张志勇;韩敬永;谭杰;孙晓峰;陈政;罗波;于贺;任新宇;王冀宁;年永尚;张聪;杨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F5/60 | 分类号: | B64F5/60;G06F30/15;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于 飞行器 伺服 负载 力矩 计算方法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飞行器的伺服负载力矩计算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方法包括:获取飞行器中空气舵的静态载荷参数,并根据所述静态载荷参数确定空气舵的静载荷;获取空气舵的动态载荷参数,并根据所述动态载荷参数确定空气舵的动载荷;根据所述静载荷和动载荷确定飞行器伺服系统的伺服负载力矩。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飞行器的伺服负载力矩计算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提高伺服系统的控制精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飞行器伺服系统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飞行器的伺服负载力矩计算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飞行器在研制的过程中,需要在地面进行多次试验。其中,对飞行器中的伺服系统进行试验的目的是获取在伺服系统带载和空载条件下的频率特性指标。伺服系统在地面进行扫频测试时,需要保证飞行器中空气舵传动系统中包括舵轴、舵支架、连杆等各个组件的结构强度满足测试负载力矩的要求。传统的测试项目只针对控制系统对伺服能够提供负载力矩要求的下限,并未就地面测试时可能产生的测试载荷上限进行计算,也未对伺服系统的结构强度设计提出要求,测试结果不能准确地体现伺服系统的特性指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飞行器的伺服负载力矩计算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飞行器的伺服负载力矩计算方法,包括:
获取飞行器中空气舵的静态载荷参数,并根据所述静态载荷参数确定空气舵的静载荷;
获取空气舵的动态载荷参数,并根据所述动态载荷参数确定空气舵的动载荷;
根据所述静载荷和动载荷确定飞行器伺服系统的伺服负载力矩。
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飞行器的伺服负载力矩计算设备,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以及
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飞行器中空气舵的静态载荷参数,并根据静态载荷参数确定空气舵的静载荷,获取空气舵的动态载荷参数,并根据动态载荷参数确定空气舵的动载荷,根据静载荷和动载荷确定伺服负载力矩,可以作为伺服系统结构强度校核的指标条件,更符合伺服系统的实际运行工况,进而有利于提高伺服系统对空气舵控制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伺服负载力矩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空气舵的舵面序号及舵偏符号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空气舵的舵面坐标系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五提供的伺服负载力矩计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74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