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整机柜服务器节点非接触式ID地址识别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56038.1 | 申请日: | 2020-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0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 发明(设计)人: | 田东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5/16 | 分类号: | G06F15/16;G06F11/3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申雨 |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整机 服务器 节点 接触 id 地址 识别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机柜服务器节点非接触式ID地址识别装置及方法,识别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相对设置的红外发射单元和红外接收单元;所述红外发射单元包括ID管理单元,所述ID管理单元设置在整机柜后端的中部,所述ID管理单元通过线缆连接多个红外发射LED,每个服务器节点对应一个红外发射LED,每个红外发射LED与一个红外接收单元相对设置;所述ID管理单元每隔设定时间无接触向各个服务器节点发送一次ID地址。以光为传输介质,通过非接触方式,实现整机柜中服务器节点ID地址识别。红外收发单元之间通信帧格式更简洁实用;通过ID管理单元统筹管理ID地址,修改和维护ID地址时更加简单和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D地址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整机柜服务器节点非接触式ID地址识别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整机柜服务器,是将机架与服务器分离的架构进行融合,组合成为一个独立的产品,以机柜为最小交付单位的服务器集合。
随着IT技术和云计算时代迅速发展,服务器的需求规模快速增长,更加经济高效的新型服务节点解决方案成为了产业的共同追求。整机柜服务器以成本低廉、功能集约和高度模块化等特点,已广泛的应用于国内外互联网企业和运营商新建数据中心。
整机柜中高密度部署众多数量的服务器节点。为了高效管理数据中心中的众多整机柜服务器及其内部的服务器节点,通常需要获取机柜中服务器节点所在的位置,也称为服务器节点ID地址。通过数据中心管理端汇总后并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图像建模,这样整个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数量、位置均可进行查询和显示。亦可计算统计出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空间利用率、空置率、单位运营成本等数据。此外,通过服务器节点ID地址,整机柜的管理单元也可针对某一服务器做管理/维护,不影响其他服务器运行。以上这些功能实现的前提,是服务器节点可以稳定获取自身的ID地址。
现有的整机柜中,在服务器的背面放置一颗节点连接器A,机柜尾端放置背板板卡,背板板卡上每隔1U高度放置1颗背板连接器B。背板连接器B的引脚连接不同的上下拉电阻。当服务器节点安装到机柜中时,节点连接器A与背板连接器B插接连通。服务器可获取背板连接器B引脚电平状态,进而转换为自身节点ID。由于受到背板长度限制,每个背板放置9颗背板连接器B,对应9U高度。
现有技术的存在以下缺点:
一、可靠性差。每次插拔都会磨损连接器触点,当经过多次插拔后,连接器中部分引脚不能良好接触,导致ID地址识别错误。另外连接器间隙中的积累的灰尘等异物,也会导致触点接触不良。
二、装配困难,连接器易损坏。节点服务器从机柜前端推入,直至机柜尾部,全程盲插。装配时即使有插针做方向引导,也经常出现连接器被撞,轻者外壳破损,严重时直接报废。
三、ID地址不易更改。ID地址使用电阻上下拉组合来实现,只能通过焊接电阻位置实现更改ID地址。需要操作员具备一定焊接技能,且配合使用专业的工具,才能实现。
四、通用性差。当机柜支持的节点数量不同时,需要多个不同高度的背板组合使用。
五、实现难度高。需要使用高精度的导针实现连接器自动对齐和插接。当用于服务器等质量重的产品插接时,插接处器件需要承受住较强的冲击力,实现难度高。1U服务器约20KG。重量与搭配的设备数量有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整机柜服务器节点非接触式ID地址识别装置及方法,使用红外光传递ID地址,服务器无需接触外部模块,即可接收完整的服务器ID地址;红外收发单元之间通信帧格式更简洁实用;通过ID管理单元统筹管理ID地址,修改和维护ID地址时更加简单和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整机柜服务器节点非接触式ID地址识别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红外发射单元和红外接收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60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振膜自动冲切设备
- 下一篇:节能超高倍浓缩膜组件及其膜袋和水处理系统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