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合成树脂瓦成型机及成型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55513.3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3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金亚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新县凯创复合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02 | 分类号: | B29C43/02;B29C43/36;B29C43/50;B29C43/52;B29L31/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领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3130 | 代理人: | 阿晓东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成树脂 成型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树脂瓦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合成树脂瓦成型工艺,在分隔板的上壁面和下壁面分别热压成型出上成型材料和下成型材料,分隔板的连接孔内热压成型出用于连接上成型材料和下成型材料的连接材料,对模具腔体的上半部加热第一预设时间,同时对模具体的下半部冷却第一预设时间,并对模具腔体的上半部冷却第二预设时间,同时对模具体的下半部加热第二预设时间,以迫使上成型材料的下壁面和分隔板的上壁面分离,分隔板的下壁面和下成型材料的上壁面分离,第一工艺槽和第二工艺槽用于加速分离上成型材料和分隔板以及加速分离下成型材料和分隔板,成型材料和分隔板分离后,二者之间的空隙能够提升整个合成树脂瓦的隔温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合成树脂瓦成型机及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合成树脂瓦具有颜色持久、质轻、自防水、坚韧、保温隔热、隔音、耐腐蚀、抗风防震、抗冰雹、抗污、绿色环保、防火、绝缘、安装方便等优点,而且造型美观立体感强,颜色极具中国元素,使得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永久建筑屋面装饰。合成树脂瓦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在温度较低的地区,即使屋顶常年积雪,合成树脂瓦不会产生表面损坏及断裂现象。然而,对于部分极寒地区,现有的合成树脂瓦的隔温性能仍然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合成树脂瓦成型机及成型工艺,用于生产隔温性能更强的合成树脂瓦以解决现有的合成树脂瓦的隔温性能不足以满足极寒地区的问题。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合成树脂瓦成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将分隔板水平地置于模具腔体内,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模具腔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
分别向所述上腔体和下腔体内注入原材料,注入所述上腔体的原材料在热压成型后冷却为上成型材料,注入所述下腔体的原材料在热压成型后冷却为下成型材料,原材料在冷却前由所述上腔体和/或所述下腔体进入所述分隔板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的所述原材料在热压成型后冷却为连接材料,使所述连接材料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成型材料和下成型材料;
其中,所述分隔板的上壁面的第一塑型结构使所述上成型材料的下壁面形成多个沿所述上成型材料的中线至外侧依次并列排布的第一工艺槽,所述第一工艺槽具有相交且相连接的第一内壁面和第二内壁面,所述第一内壁面与所述上成型材料的中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内壁面与所述上成型材料的中线的距离,每个所述第一工艺槽的第二内壁面均相交且连接于与其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工艺槽的第一内壁面,所述第一内壁面在所述第一工艺槽的槽顶至槽底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内壁面在所述第一工艺槽的槽顶至槽底方向上的宽度;所述模具腔体的底壁的第二塑型结构使所述下成型材料的下壁面形成多个沿所述下成型材料的中线至外侧依次并列排布的第二工艺槽,所述第二工艺槽具有相交且相连接的第三内壁面和第四内壁面,所述第三内壁面与所述下成型材料的中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四内壁面与所述下成型材料的中线的距离,每个所述第二工艺槽的第三内壁面均相交且连接于与其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二工艺槽的第四内壁面,所述第三内壁面在所述第二工艺槽的槽顶至槽底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内壁面在所述第二工艺槽的槽顶至槽底方向上的宽度;
对所述模具腔体的上半部加热第一预设时间,同时对所述模具体的下半部冷却第一预设时间;
对所述模具腔体的上半部冷却第二预设时间,同时对所述模具体的下半部加热第二预设时间,且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10~16min,对所述模具腔体的上半部的加热温度为80~95℃,对所述模具腔体的下半部的冷却温度为40~55℃。
在某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5~8min,对所述模具腔体的下半部的加热温度为85~90℃,对所述模具腔体的上半部的冷却温度为45~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新县凯创复合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新县凯创复合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55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绵发泡生产线自动化切割装置
- 下一篇:触控笔及其笔尖保护装置、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