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及内夯沉管灌注桩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53664.5 | 申请日: | 2020-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39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绪刚;孙宇彤;杨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5/72;E02D5/5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蒋勇 |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夯沉管 灌注 桩桩 | ||
本发明公开涉及灌注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其包括连接部、桩头体,桩头体的形状为倒锥形,桩头体的上部与连接部的下部相连接,连接部的周向上设置有转轴,桩头体由多块桩头板围合而成,每块桩头板与转轴相连接,且桩头板可绕转轴旋转。使用时,将该桩头可拆卸连接设置在外管的下部,外管、内管向下沉管时,在桩头体自身结构和土压力的作用,桩头体处于收拢闭合状态,起到阻水阻泥的效果;向上提外管,在外管内混凝土压力作用下,桩头体处于张开状态,使混凝土落入桩孔中并成桩。可见,本发明的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和内夯沉管灌注桩的结构简单,阻水阻泥效果好,桩头可以回收重复使用,不会造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灌注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及内夯沉管灌注桩。
背景技术
内夯沉管灌注桩是利用打桩锤将内管、外管同步沉入土层中,然后向管内灌注混凝土,向上拔外管时,用内桩管和桩锤压顶在管内混凝土面上,使桩身密实成桩。所以在内管、外管入土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泥水不得进入外管,以避免对混凝土灌注质量形成不利影响。目前,在外管底部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阻水阻泥处理,第一种方式为:按国家规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做法,采用干硬性混凝土进行封底,经过夯击形成阻水、阻泥管塞,高度约为100mm;第二种方式为:采用平底钢板封底,钢板与外管之间点焊,钢板与外管之间间隙采用柔性防水材料填充,待沉管至设计标高后,利用内夯管冲击封底钢板,使封底钢板与外管脱落再灌注混凝土。采用第一种方式时,当地下水位较高,土层为松散细颗粒填土或高液限饱和软粘土时,干硬性混凝土极易在沉管过程中与土层混合,不能形成有效管塞,阻水阻泥效果差。采用第二种方式时阻水阻泥效果虽然较好,但是封底钢板通过内夯锤击与外管脱落后,无法回收,不可重复使用,较为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水阻泥效果好,且可重复使用的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包括连接部、桩头体,桩头体的形状为倒锥形,桩头体的上部与连接部的下部相连接,连接部的周向上设置有转轴,桩头体由多块桩头板围合而成,每块桩头板与转轴相连接,且桩头板可绕转轴旋转。
进一步的是,桩头体由4块桩头板围合而成。
进一步的是,桩头板的两侧设置有锯齿,相邻两块桩头板之间的锯齿可相互啮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是,连接部为中空结构。
进一步的是,连接部上部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连接沉头螺栓,连接部上部设置有连接螺纹孔,连接沉头螺栓匹配穿过连接螺纹孔设置。
此外,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水阻泥效果好,且桩头可重复使用的内夯沉管灌注桩。
内夯沉管灌注桩,包括外管,还包括上述的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可拆卸连接设置在外管的下部。
优选的是,外管下部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连接部上部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外管下部与连接部上部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是,外管下部设置有螺纹沉孔,还包括连接沉头螺栓,连接部上部设置有连接螺纹孔,连接沉头螺栓匹配穿过连接螺纹孔、螺纹沉孔将外管下部与连接部上部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是,内夯沉管灌注桩桩头中装有干性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36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脊柱养护系统
- 下一篇:一种抑菌高保湿护手霜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