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52404.6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8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杨荣贵;万容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瑞凌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7/043 | 分类号: | C08J7/043;C09D5/33;C09D127/16;C09D175/04;C09D133/04;C09D18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储照良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薄膜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薄膜,包括白色塑料膜层和设于所述白色塑料膜层上的功能涂料层,所述功能涂料层与所述白色塑料膜层之间的剥离强度大于或等于10N/25mm。本发明将功能涂料层设置在白色塑料膜层上,形成薄膜状产品,施工方便。使用时只需要将该制冷薄膜覆盖在需要隔热的物体表面,而不需要将隔热涂料涂在需要隔热的物体表面,大大简化了施工步骤,方便用户使用。并且,功能涂料层与白色塑料膜层之间的剥离强度大于或等于10N/25mm,功能涂料层与白色塑料膜层之间结合强度高,不易出现功能涂料层脱落的情况,保证了功能涂料层的完整,从而保证了该制冷薄膜的隔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辐射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制冷薄膜。
背景技术
太阳辐射光谱能量分布在300nm-2500nm,其中300nm-380nm紫外波段占能量的5%,在380nm-780nm可见光波段占能量的43%,780nm以上的远红外波段占能量的52%。要实现较好的隔热效果,需要在全太阳光谱范围(300 nm-2500nm)内反射率达到最高。
然而,为了达到较好的隔热效果,通常在需要隔热的物体表面涂布隔热涂料,而隔热涂料通常包括多层功能层,在施工时,需要将多层功能层依次涂布到需要隔热的物体表面,施工麻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隔热涂料施工麻烦的问题,提供一种制冷薄膜,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冷薄膜,所述制冷薄膜包括白色塑料膜层和设于所述白色塑料膜层上的功能涂料层,所述功能涂料层与所述白色塑料膜层之间的剥离强度大于或等于10N/2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涂料层的厚度为5μm-60μm。该制冷薄膜对太阳光的反射率随功能涂料层的厚度增加而增加,当功能涂料层的厚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反射率趋于稳定。优选地,功能涂料层的厚度为3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涂料层由功能涂料涂覆于所述白色塑料膜层上而形成,所述功能涂料的成分包括树脂、功能粒子、溶剂和助剂,其中,所述树脂在所述功能涂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60%,所述功能粒子在所述功能涂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0%-40%,所述溶剂在所述功能涂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55%,所述助剂在所述功能涂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8%。本实施例的功能涂料层,按质量百分含量计,树脂占10%-60%,功能粒子占10%-40%,溶剂占20%-55%,助剂占2%-8%,如此,功能涂料具有较强的结合力,涂覆于白色塑料膜层后,能够很好地粘在白色塑料膜层上,不易出现脱落的情况。并且,功能涂料中,树脂对紫外波段光线几乎全吸收,紫外波段光线的反射基本靠功能粒子实现,因此功能粒子越多,越有利于提高功能涂料对紫外波段光线的反射能力,然而功能粒子占比太大会影响功能涂料的分散以及引起涂层缺陷问题。优选地,所述功能粒子在所述功能涂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粒子的粒径为1nm-1000nm。优选地,功能粒子的粒径为30n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涂料的成分还包括颜料,所述颜料在所述功能涂料中的质量百分含量小于等于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粒子包括氧化铝粒子、氧化锌粒子、二氧化硅粒子、氧化镁粒子、重钙粉粒子和硫酸钡粒子中的一种或多种。功能粒子本身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决定其本征频率,倾向于吸收与本征频率相同的光波,导致对不同波长的选择性吸收。由于本征频率的差异,不同功能粒子对紫外光波的反射能力不同。而氧化铝、氧化锌、二氧化硅、氧化镁、重钙粉、硫酸钡或含有上述成分的材料对紫外波段的反射能力较强,以其作为功能粒子可大大提高功能涂料层对紫外波段的反射能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树脂包括弹性丙烯酸树脂、聚偏氟乙烯树脂、聚氨酯树脂和有机硅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瑞凌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瑞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宁波瑞凌新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24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速公路交通流量预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待机零功耗的开关电源及用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