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动调节通水流量结构的市政工程用排水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51529.7 | 申请日: | 2020-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6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黄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杰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5/10;E03F5/06;E03F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309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动 调节 通水 流量 结构 市政工程 水井 | ||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自动调节通水流量结构的市政工程用排水井,包括进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包括有卡环,且卡环的内部镶嵌有井盖主体,所述井盖主体架设在卡环的内部,所述井盖主体的左右两侧底部对称固定有齿杆,所述卡环的底部焊接连通有进水筒体,所述卡环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对称转动连接有齿轮,且齿轮外壁上装配的齿牙与齿杆外壁上装配的齿牙相适配,所述进水筒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蓄水组件。本发明通过蓄水箱进行蓄水,随后蓄水箱内部的水流释放冲击涡轮,使得齿杆移动带动井盖主体上升,便于该装置根据外界给水量自动控制排水流量,有利于提升该装置的工作安全性,且避免排水不及时导致内涝持续时间延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市政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自动调节通水流量结构的市政工程用排水井。
背景技术
排水井一种用于地表面积水向下排渗的建筑工程单位,在现有技术中,为防止城市内涝,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修建四通八达的排水井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开水井与地下排水通道的连接,在城市的地面之下构建完善的排水系统,以便于减少更加宜居的“海绵城市”;
现有技术中的排水井通常为“直上直下”式,在排水井的上方安装有可开启的井盖,其结构简单、建造方便,为防止外接异物进入排水井的内部,排水井在建造时,其井盖上方的进水口通常较小,并且多安装有格栅,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由于外界流入的水流较小,且后续性不足,因此排水井的排水流量限制情况不会展现出来;
但是当处于汛期或者台风天气时,受外界雨量突增的影响,排水井井盖上方的进水量远小于外界给水量,使得排水井排水效果不佳,雨水容易堆积在排水井周围,形成积水区,对于城市内行人车辆的通行造成严重的影响,此现象在城市低洼地段尤为明显,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当发生此类城市内涝情况时,为保障排水井可以达到最大排水量,通常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手动将排水井上方的井盖掀起,使得排水井上方完全开启,从而进行最大流量的排水,但是,此种工作方式,使得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台风、暴雨内涝环境下对井盖进行逐个开启,恶劣天气下作业较为危险,容易发生人身伤害,并且采用人力去逐个开启井盖,对于井盖的开启效率较低,井盖开启不及时,容易延长城市内涝的持续时间,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自动调节通水流量结构的市政工程用排水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调节通水流量结构的市政工程用排水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市政排水用排水井,其内部通常为“直上直下”的水流引导,结构简单,在城市发生内涝时,若需要进行大流量快速排水,需要工作人员逐个开启,使用时不够便捷,导致工作人员处于危险环境下作业,且人工逐个开启井盖,开启效率低下,容易延长城市内涝持续时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自动调节通水流量结构的市政工程用排水井,包括进水组件,所述进水组件包括有卡环,且卡环的内部镶嵌有井盖主体,所述井盖主体架设在卡环的内部,所述井盖主体的左右两侧底部对称固定有齿杆,所述卡环的底部焊接连通有进水筒体,所述卡环的左右两侧外壁上对称转动连接有齿轮,且齿轮外壁上装配的齿牙与齿杆外壁上装配的齿牙相适配,所述进水筒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蓄水组件,且蓄水组件包括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固定连通在进水筒体的底部,所述蓄水箱的正面外壁上开设有泄水口,且泄水口的上方位置安装有活动阀板,所述活动阀板转动连接在蓄水箱的正面外壁上,所述活动阀板的中间位置固定镶嵌有滑轨,且滑轨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引导轨,所述引导轨的外形为圆弧状,所述蓄水箱的内部安装有浮块,且浮块的正面固定焊接有卡销,所述卡销的外形为“T”字形,所述卡销镶嵌在滑轨的内部,所述卡销与滑轨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蓄水箱的正面固定连通有引流仓,且引流仓的底部焊接固定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汇流箱体,且汇流箱体焊接连通在引流仓的底部,所述汇流箱体的内部前后固定贯穿有排水主管道,所述汇流箱体的内部上方位置转动连接有涡轮,且涡轮的左右两端对称固定有第一皮带轮传动机构,两组所述第一皮带轮传动机构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在对应的两组所述齿轮上,所述齿轮与涡轮之间通过第一皮带轮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杰,未经黄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15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