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控转向及手动转向转换结构及其转换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51058.X | 申请日: | 2020-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3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文元东;林德星;杨波;王小平;许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新摩创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5/08 | 分类号: | F16H55/08;F16H55/17;F16H57/02;B62D1/20;B62D3/02;H02K7/116 |
| 代理公司: | 重庆蕴博君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3 | 代理人: | 韩慧芳 |
| 地址: | 40005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手动 转换 结构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控转向及手动转向转换结构,包括车架立管和转向立柱,转向立柱的下转向座上设有螺纹安装孔,固定安装扇形齿轮,车架立管下端焊接滑轨支撑,滑轨支撑位于扇形齿轮同侧,滑轨支撑上固装滑轨组件,滑轨组件包括光轴、与光轴滑动配合的滑块轴承和导轨安装座,滑轨组件通过导轨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滑轨支撑上,光轴与导轨安装座固定连接,滑块轴承上固装有电机连接板,用于固定安装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后轴线与车架立管轴线平行,驱动电机底部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扇形齿轮啮合或脱离,完成电控转向及手动转向的转换,还提供一种电控转向及手动转向转换方法,通过转换结构实现电控转向和手工转向的转换,提高车辆的智能化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转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控转向及手动转向转换结构及其转换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两轮平衡车、三轮车(以下简称车辆)转向结构大多为手动操作转向结构,转向立柱围绕车架转向立管转动,直接带动前轮转动,或者转向立柱转动,转向拉杆带动转向节转动,来实现车辆转向功能,现有的车辆转向系统安装如图1和图2所示,将轴承座圈分别压入车架立管2上下端,将轴承挡圈压入转向立柱1的立管上,将轴承支架放入转向立柱轴承挡圈上,在车架上下轴承座圈及轴承支架处涂上适量润滑脂,将转向立柱1穿过车架立管2,放入轴承支架、轴承挡圈等,旋入并紧螺母,然后用螺栓将上连接板、转向立柱、车架连接在一起。将减震器穿过转向立柱和上连接板安装孔并紧固,将方向把管固定在上连接板上,转向立柱1通过螺栓紧固,将前减震器、上连接板、方向把管连接固定在一起,转向立柱通过上下轴承支架、轴承座圈、轴承挡圈可以在车架立管内转动,当转动方向把时,方向把带动转向立柱围绕车架立管转动,从而实现转向的功能。
但市场上现有车辆的转向结构无法满足无人驾驶车辆的转向功能,无法实现电控控制车辆转向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辆电控转向及手动转向转换结构及其转换方法,能够解决车辆在无人驾驶状态时,通过遥控进行转向操作,在驾驶人员操作时,通过手动进行转向操作,本发明可以实现电控转向与手动转向的直接转换,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控转向及手动转向转换结构,包括车架立管和可转动的套设在车架立管内的转向立柱,所述转向立柱包括立管和下转向座,所述转向立柱的下转向座上沿周向设有螺纹安装孔,用于固定安装扇形齿轮,所述车架立管的下端固定安装滑轨支撑,所述滑轨支撑位于扇形齿轮同侧,滑轨支撑上固定安装滑轨组件,所述滑轨组件包括光轴、可滑动的与光轴配合的滑块轴承和导轨安装座,所述滑轨组件通过导轨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滑轨支撑上,所述光轴与导轨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滑块轴承上固定安装有电机连接板,用于固定安装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后轴线与车架立管轴线平行,驱动电机底部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扇形齿轮啮合或脱离,完成电控转向及手动转向的转换。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组件设置有两个,在滑轨支撑的顶部和底部通过导轨安装座各固定一个,所述滑块轴承沿光轴径向设有锁紧手柄,所述锁紧手柄一端伸入滑块轴承内,用于固定滑块轴承在光轴上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滑轨组件还包括挡圈和缓冲垫,通过螺栓固定在光轴前端,用于防止滑块轴承从光轴上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扇形齿轮中心、螺纹安装孔布置中心均与转向立柱的转动中心一致。保证齿轮啮合转动时,同步带动转向立柱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连接板包括电机上连接板和电机下连接板,所述电机上连接板与固定在滑轨支撑顶部的滑块轴承固定连接,电机下连接板与固定在滑轨支撑底部的滑块轴承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电机上连接板和电机下连接板上。设置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能更好的承载驱动电机重量,保证转换平稳顺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新摩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新摩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10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板烘干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市政工程用下穿管道防渗漏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