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识别儿童滞留车内的安全锁装置及应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50717.8 | 申请日: | 2020-09-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6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高原;卜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众凌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N2/28 | 分类号: | B60N2/28;B60R22/10;B60R21/015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55 | 代理人: | 梁珣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儿童 滞留 安全 装置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识别儿童滞留车内的安全锁装置,包括设置在车内的安全座椅和供儿童穿戴的背带;背带包括前连接块、后连接块、左肩带、右肩带、左腰带和右腰带;左肩带和右肩带,一端均与后连接块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前连接块固定连接;左腰带和右腰带,一端均与后连接块固定连接,另一端均设置有卡扣;前连接块上设置有卡槽、电力锁、第一传感器、报警器和电源;后连接块上成型有定位槽,定位槽内分布设置有两个铁片,和触压按钮,安全座椅上设置有电磁铁;两个铁片的通断电控制电力锁以及第一传感器的通断电;还包括封盖,和第二传感器;采用本发明的方式,大幅增加了可应用场景范围,设备的应用率被大幅提高,且使用也极为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儿童安全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识别儿童滞留车内的安全锁装置及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儿童安全问题是家长需要注意的首要问题,目前依旧存在因大意而将儿童滞留在车内,导致儿童死亡的意外情况,虽然目前存在一些为解决该问题的座椅设计,但使用局限性较大,设备的应用率较低,也易出现儿童挣脱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识别儿童滞留车内的安全锁装置及应用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识别儿童滞留车内的安全锁装置,其中,包括设置在车内的安全座椅和供儿童穿戴的背带;所述背带包括前连接块、后连接块、左肩带、右肩带、左腰带和右腰带;所述左肩带和所述右肩带,一端均与所述后连接块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前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左腰带和所述右腰带,一端均与所述后连接块固定连接,另一端均设置有卡扣;所述前连接块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卡扣分别对应卡合的卡槽、电力锁、第一传感器、报警器和电源;
所述电力锁通电时将多个所述卡扣紧在所述卡槽内,所述电力锁断电时对多个所述卡扣解锁;所述后连接块上成型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分布设置有两个并排的铁片,和位于两个所述铁片之间的触压按钮,所述安全座椅上设置有同时吸附两个所述铁片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形状与所述定位槽相匹配;两个所述铁片的通断电控制所述电力锁以及所述第一传感器的通断电;
所述识别儿童滞留车内的安全锁装置还包括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定位槽内的封盖,和与所述第一传感器配合感应的第二传感器;所述封盖上设置有连通两个所述铁片的金属片;所述封盖安装在所述定位槽上时,积压触发所述触压按钮,使得所述报警器断电;所述第二传感器远离所述第一传感器超过一定距离时发出警报。
本发明所述的识别儿童滞留车内的安全锁装置,其中,所述电力锁包括锁臂、带动所述锁臂转动的驱动马达,和马达控制板;所述锁臂上设置有从所述卡槽的侧面伸入其内部的锁杆,所述卡扣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锁杆配合的锁孔。
本发明所述的识别儿童滞留车内的安全锁装置,其中,两个所述铁片之间设置有绝缘条,所述绝缘条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所述铁片的上表面的高度。
本发明所述的识别儿童滞留车内的安全锁装置,其中,所述封盖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定位槽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本发明所述的识别儿童滞留车内的安全锁装置,其中,所述左肩带和所述右肩带内均布置有与所述铁片电连接的电连接线;所述电力锁和所述第一传感器串联连接。
一种识别儿童滞留车内的安全锁装置应用方法,根据上述的识别儿童滞留车内的安全锁装置,其中,包括两种应用模式:
常规模式,儿童穿戴背带并将两个卡扣卡入对应的卡槽内,然后盖上封盖,使得电力锁和第一传感器得电运行,电力锁锁紧两个卡扣防止背带被脱下,家长携带第二传感器就可以与第一传感器进行配合距离感应,达到防丢保护目的;当封盖处于未装配状态或未装配好状态时,触压按钮处于顶起状态,报警器报警提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众凌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众凌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507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