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重合闸的超导直流限流器状态的监控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47052.5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8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力;宋萌;钟连宏;段新辉;盛超;赵兵;程文锋;夏亚君;史正军;梁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2H9/02;H02H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郭帅 |
地址: | 51008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合闸 超导 直流 限流 状态 监控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基于重合闸的超导直流限流器状态的监控方法,超导直流限流器设于直流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直流系统正常运行时,获取所述超导直流限流器的初始电压,根据所述初始电压确定所述超导直流限流器的线圈是否处于失超状态;
当所述线圈未处于失超状态,且在所述直流系统发生第一短路故障时,获取超导直流限流器的第一短路电压,根据所述第一短路电压计算所述超导直流限流器的第一电阻;
当所述第一电阻未超过预设电阻,在所述直流系统重合闸后,判断短路电流是否消失;
在所述短路电流消失时,获取超导直流限流器的最终电压;
当所述最终电压处于下降趋势时,判定所述超导直流限流器处于正常超导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最终电压处于上升趋势时,对所述超导直流限流器的旁路开关进行合闸;
当所述最终电压恢复至所述初始电压,判定所述超导直流限流器处于正常超导状态,并断开所述旁路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短路电流未消失且在所述直流系统发送第二短路故障时,获取超导直流限流器的第二短路电压,根据所述第二短路电压确定所述超导直流限流器的第二电阻;
当所述第二电阻未超过所述预设电阻,判定所述超导直流限流器处于正常超导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电阻超过预设电阻时,判定所述超导直流限流器处于故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直流系统正常运行,且当所述线圈处于失超状态时,判定所述超导直流限流器处于故障状态;
在根据所述第一短路电压计算所述超导直流限流器的第一电阻的步骤中,包括:
根据温度与电阻曲线来确定所述第一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超导直流限流器处于故障状态时,对所述超导直流限流器进行检测。
7.一种基于重合闸的超导直流限流器状态的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初始电压获取模块,用于在直流系统正常运行时,获取所述超导直流限流器的初始电压;
状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始电压确定所述超导直流限流器的线圈是否处于失超状态;
第一短路电压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线圈未处于失超状态,且在所述直流系统发生第一短路故障时,获取超导直流限流器的第一短路电压;
第一电阻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短路电压计算所述超导直流限流器的第一电阻;
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电阻未超过预设电阻,在所述直流系统重合闸后,判断短路电流是否消失;
最终电压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短路电流消失时,获取超导直流限流器的最终电压;
判定模块,用于当所述最终电压处于下降趋势时,判定所述超导直流限流器处于正常超导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合闸模块,用于当所述最终电压处于上升趋势时,对所述超导直流限流器的旁路开关进行合闸;
判定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最终电压恢复至所述初始电压,判定所述超导直流限流器处于正常超导状态;
断开模块,用于断开所述旁路开关。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任一项1-6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任一项1-6所述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705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流感病毒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信息显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