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建筑结构地震损伤变形的外附摇摆加固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45985.0 | 申请日: | 202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2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姜绍飞;张漳荣;戴亮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陆帅;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建筑结构 地震 损伤 变形 摇摆 加固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控制建筑结构地震损伤变形的外附摇摆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附摇摆架,外附摇摆架的底端与建筑结构的基础铰接,外附摇摆架的侧部与建筑结构的楼板固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建筑结构地震损伤变形的外附摇摆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附摇摆架由多个模块化钢支撑框架拼装而成,模块化钢支撑框架均包含两根横梁、两根立柱、人字形支撑和剪切型阻尼器,两根横梁和两根立柱均相互连接形成框架,人字形支撑均位于框架内部且底部与框架固连,剪切型阻尼器的上下方均设有螺栓孔,以利于与框架的顶部横梁和人字形支撑顶端固联,形成模块化钢支撑框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建筑结构地震损伤变形的外附摇摆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附摇摆架由多个模块化钢支撑框架上下拼装而成,模块化钢支撑框架的两侧柱端均设有螺栓孔,上、下层模块化钢支撑框架柱端的螺栓孔之间经一连接钢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实现外附摇摆架的模块化拼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建筑结构地震损伤变形的外附摇摆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附摇摆架的侧部经水平连接件与建筑结构的楼板依次固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建筑结构地震损伤变形的外附摇摆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水平连接件均包括凹齿连接件和凸齿连接件,凹齿连接件和凸齿连接件均设有端板,端板上均设有螺栓孔,螺栓将凹齿连接件的端板预留螺栓孔与外附摇摆架柱端具有相互配合的螺栓孔连接实现固联,凸齿连接件通过螺栓贯穿端板的螺栓孔并植入建筑结构的楼板实现凸齿连接件与建筑结构的固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建筑结构地震损伤变形的外附摇摆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凹齿连接件和凸齿连接件上均设有槽条孔,并均经穿过该槽条孔的螺栓、螺栓上的螺母实现凹齿连接件和凸齿连接件之间的固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建筑结构地震损伤变形的外附摇摆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外附摇摆架的底端经平面转动铰支座与建筑结构的基础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建筑结构地震损伤变形的外附摇摆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平面转动铰支座包括上部连接件和下部连接件,下部连接件与建筑结构的基础固定连接,上部连接件与外附摇摆架通过螺栓连接,上部连接件和下部连接件上均设有螺栓孔以利于连接销轴穿过完成铰接,实现外附摇摆架绕平面转动铰支座产生平面转动,以隔离地震作用对外附摇摆架产生变形。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控制建筑结构地震损伤变形的外附摇摆加固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S1:模块化钢支撑框架制作过程中,在其两侧的柱端设有与连接钢板相配合的螺栓孔;
步骤S2:将连接钢板的上侧、下侧的螺栓孔与上、下层模块化钢支撑框架柱端的螺栓孔对齐,利用螺栓连接,实现外附摇摆架的模块化拼装;
步骤S3:将平面转动铰支座的上部连接件与外附摇摆架底部利用螺栓进行连接,下部连接件与建筑结构基础进行连接,通过连接销轴将平面转动铰支座的上部、下部连接件铰接在一起,实现外附摇摆架绕平面转动铰支座进行转动;
步骤S4:利用螺栓贯穿凸齿连接件端板的螺栓孔并植入建筑结构的楼层,将凸齿连接件固定在建筑结构上;
步骤S5:将凹齿连接件的螺栓孔与外附摇摆架柱端的螺栓孔对齐,利用螺栓进行连接,将凹齿连接件固定在外附摇摆架上;
步骤S6:凹齿连接件与凸齿连接件设有相互配合的槽条孔,可以利用螺栓进行连接,进而实现外附摇摆架与建筑结构的加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59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密印章
- 下一篇:一种高频覆铜板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