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式焙烧炉用的煤焦油回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45369.5 | 申请日: | 2020-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3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 发明(设计)人: | 谢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惠龙 |
| 主分类号: | F27B13/06 | 分类号: | F27B13/06;F27D17/00;F27D25/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6 | 代理人: | 吴变变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焙烧 煤焦油 回收 装置 | ||
1.一种环式焙烧炉用的煤焦油回收装置,包括底架(1)、筒座(2)、进气筒(3)、密封盖(4)、管体(5)、风机(6)、电源线(7)和控制开关(8),所述筒座(2)底部外侧与底架(1)相固定,所述筒座(2)顶部中侧竖直固定有进气筒(3);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机构(9),所述筒座(2)内部安装有处理机构(9),所述处理机构(9)包括冷却结构(91)、圆柱通道(92)、上挡片(93)、下挡片(94)、出气管道(95)、排油管(96)、动力清洁结构(97)、往复架(98)和吸取结构(99),所述冷却结构(91)嵌于筒座(2)内部,所述冷却结构(91)内部中侧竖直固定有圆柱通道(92),所述圆柱通道(92)内部上下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上挡片(93)和下挡片(94),所述出气管道(95)固定连接于冷却结构(91)内部右下侧,并且出气管道(95)一端与管体(5)相连接,所述冷却结构(91)内部右侧固定连接有动力清洁结构(97),所述动力清洁结构(97)顶部通过往复架(98)与吸取结构(99)相连接,所述吸取结构(99)固定连接于冷却结构(91)内部右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环式焙烧炉用的煤焦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筒(3)后侧中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密封盖(4),所述筒座(2)前部底侧固定连接有管体(5),所述管体(5)另一端与风机(6)进风口相连接,并且风机(6)后侧与底架(1)相固定,所述电源线(7)设置于筒座(2)左侧后部,所述电源线(7)内侧设置有控制开关(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环式焙烧炉用的煤焦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结构(91)包括外罩筒(911)、半导体制冷片(912)、液体管(913)和出液管(914),所述外罩筒(911)嵌于筒座(2)内部,所述外罩筒(911)内部左下侧安装有半导体制冷片(912),所述外罩筒(911)内侧中部设置有液体管(913),并且外罩筒(911)包裹于圆柱通道(92)外表面,所述液体管(913)左部底侧横向固定有出液管(9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环式焙烧炉用的煤焦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筒(911)内部外侧填充有冷却液,所述液体管(913)左侧底部通过出液管(914)与外罩筒(911)内部外侧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环式焙烧炉用的煤焦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管(913)呈螺旋结构,并且液体管(913)中部上侧为呈竖直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环式焙烧炉用的煤焦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清洁结构(97)包括护罩(971)、安装架(972)、驱动电机(973)、轴杆(974)、齿轮(975)、外齿轮圈(976)、圆环片(977)和刮刀片(978),所述护罩(971)固定连接于外罩筒(911)内部右侧,所述护罩(971)内部右上侧通过安装架(972)与驱动电机(973)相连接,所述驱动电机(973)顶部输出端与轴杆(974)相连接,所述轴杆(974)内侧中部贯穿固定有齿轮(975),所述齿轮(975)左侧与外齿轮圈(976)相啮合,并且外齿轮圈(976)底部与安装架(972)转动连接,所述外齿轮圈(976)内壁嵌有圆环片(977),所述圆环片(977)转动连接于圆柱通道(92)内部中侧,所述圆环片(977)内部右侧竖直固定有刮刀片(978),所述圆环片(977)和刮刀片(978)外表面与圆柱通道(92)内壁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环式焙烧炉用的煤焦油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架(98)包括杆体(981)、滑槽(982)、筒套(983)和限位条(984),所述往复架(98)底部与轴杆(974)相连接,所述杆体(981)外表面开设有滑槽(982),所述筒套(983)内侧中部通过滑槽(982)与滑槽(982)上下滑动配合,所述筒套(983)后部竖直固定有限位条(984),所述限位条(984)插入外罩筒(911)内部与其上下滑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惠龙,未经谢惠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536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氮超级不锈钢的铝脱氧方法
- 下一篇:一种能够重复使用的消防喷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