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流沉砂池末端出水溶解氧智能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43877.X | 申请日: | 2020-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9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姚曙光;郑娟;赵中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同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轩勇丽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杨金路139***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旋流沉砂池 末端 出水 溶解氧 智能 控制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旋流沉砂池末端出水溶解氧智能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应用领域,包括出水总渠,出水堰及至少2个出水井,还包括电动调节溢流堰板,至少2个超声波液位差计,至少2个电动调节闸门,至少2个在线溶解氧仪及控制装置,所述出水堰上设置有电动调节溢流堰板,所述超声波液位差计的探头分别置于出水总渠和相应出水井液面以下,每个所述在线溶解氧仪的探头设置于相应的出水井液面以下,通过控制装置采集旋流沉砂池末端出水井内溶解氧及旋流沉砂池出水总渠与出水井内实时液位差数据,依据实时检测数据控制旋流沉砂池出水堰上的电动调节堰板高度和出水井电动调节闸门开度,解决了因旋流沉砂池末端出水堰跌水充氧引起的溶解氧升高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应用领域,尤其涉及旋流沉砂池末端出水溶解氧智能控制系统及其在城镇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旋流沉砂池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常用的一种利用机械力控制水流流态与流速、加速沙粒的沉淀并使有机物随水流带走沉砂的污水预处理装置。城镇污水处理厂旋流沉砂池一般前端与细格栅合建,其池数或分格数一般不少于2,互为备用,并联设计运行,末端出水通过出水井进入后续分组运行的厌氧生化工艺段。为了确保其前端细格栅渠道水深和自身出水水量的均匀分配,在旋流沉砂池出水总渠与出水井处设一出水堰,污水由出水渠道出水堰跌水流入出水井,再由出水井流入后续分组运行的生化处理系统的厌氧池。
由于受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波动及细格栅栅渣量的影响,旋流沉砂池出水堰堰口水位与出水井水位落差波动很大,跌水充氧现象明显,使进入后续生化处理工艺段厌氧池内的溶解氧含量大增,含高浓度溶解氧的旋流沉砂池出水进入后续厌氧系统不仅会快速消耗部分进水碳源,而且给厌氧除磷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旋流沉砂池跌水充氧现象明显,导致后续生化处理工艺段厌氧池内的溶解氧含量大增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旋流沉砂池末端出水溶解氧智能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申请人遇到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案例中的旋流沉砂池与出水井液位落差高达0.6-0.7m,溶解氧含量高达4-5mg/L,申请人认为若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中的旋流沉砂池出水跌水充氧现象普遍存在,对于存在旋流沉砂池预处理构筑物按近期一用一备,远期互为备用设计或实际水量不足与设计规模相差较大时,跌水落差更大,溶解氧含量可能会更高。因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旋流沉砂池末端出水溶解氧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出水总渠,出水堰及至少2个出水井,还包括电动调节溢流堰板,至少2个超声波液位差计,至少2个电动调节闸门,至少2个在线溶解氧仪及控制装置,所述出水堰上设置有电动调节溢流堰板,所述超声波液位差计的探头分别置于出水总渠和相应出水井液面以下,每个所述在线溶解氧仪的探头设置于相应的出水井液面以下,每个所述电动调节闸门安装在相应的出水井底部出水口端,所述控制装置能够实时采集超声波液位差计、在线溶解氧仪信号数据和控制电动调节溢流堰板的高度和电动调节闸门的开度。
本发明通过控制装置采集旋流沉砂池末端出水井内溶解氧及旋流沉砂池出水总渠与出水井内实时液位差数据,依据实时检测数据控制旋流沉砂池出水堰上的电动调节堰板高度和出水井电动调节闸门开度实现因旋流沉砂池末端出水堰跌水充氧引起的溶解氧升高问题。
优选的,还包括至少2个厌氧池,每个所述厌氧池的底部的进水口通过出水管道与出水井底部出水口相连。
优选的,还包括至少2个旋流沉砂池,每个所述旋流沉砂池的末端与出水井合建,每个所述出水井依次通过出水总渠、相应的出水渠道与旋流沉砂池相连接,在出水总渠与出水井之间设有出水堰,出水堰高度为0.1-0.2m。
优选的,还包括至少2个细格栅渠道,所述细格栅渠道与旋流沉砂池的前端合建,细格栅渠道通过相应进水渠道与旋流沉砂池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细格栅渠道内设有细格栅,细格栅的孔径为3-5mm,细格栅的型式为孔板式、回转式、转鼓式或内进流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同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同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38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