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玻璃纤维高速短切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42042.2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7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肖奎;李庆国;王晋豫;李勐;孙华恺;仇振;张磊;刘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景行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7/16 | 分类号: | C03B3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杨光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纤维 高速 短切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玻璃纤维高速短切机,属于玻璃纤维剪切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切断机采用放射式刀盘压轮内切式切断技术无法保证切断长度要求、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玻璃纤维高速短切机包括切断装置和上车装置;上车装置用于将待切割的纤维丝牵引至切断装置的啮合区;切断装置采用放射式刀盘压轮外切的方式将玻璃纤维切断到预设纤维长度。本发明创新性的提出放射式刀盘压轮外切式切断技术,能够能拉制并短切多种直径规格的玻璃纤维,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纤维剪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纤维高速短切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交通、机械、电子、医疗、汽车、化工、风电、建筑等领域,高性能纤维是先进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芳纶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的开发和应用对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我国高性能纤维的发展起步较晚,目前还主要依赖进口。研发和改进高性能纤维的生产设备,实现高性能纤维的低成本规模化生产,意义重大。
超短纤维一般指切断长度小于20mm的短纤维。超短纤维的特性:较高的断裂强度和较低的断裂伸长;沸水或热空气中的低收缩率;在介质中的高程度可分散性;抗静电性;低熔点复合、抗菌。超短纤维产品最主要的质量指标就是纤维的切断长度均匀度,因此作为生产超短纤维的设备,最关键的就是如何能连续稳定的精确切断到所需要的纤维长度。玻璃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均采用池窑拉丝和坩埚拉丝生产工艺,由拉丝机拉制并卷绕成丝饼,拉丝机线速度可达到 1000-4000m/min。目前绝大多数纤维切断机为离线切断,即:将丝饼运输至短切车间或工位,放置到纱架上,集束后牵引至短切机完成切断作业,大部分离线短切机线速度在200-500m/min,生产效率低下。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切断机都采用放射式刀盘压轮内切式切断技术,多组丝饼(通常在20-40组丝饼)人工集束后牵引至压轮内切式刀盘上,由压轮施加压力完成切断作业,纤维丝束在进入切断前有膨松态,极易出现倍长丝或超长丝,无法保证切断长度要求。切断后的纤维在压轮挤压和刀盘旋转向心力共同作用下从相邻刀片间隙中脱出,落丝和散热效果差,极易导致纤维丝熔合粘结堵塞,使狭小的刀缝被堵住,加剧刀片磨损,增加换刀频次,降低生产效率。由于压轮内切式短切机线速度低,需要额外增加张力调节保持机构和精密的导丝系统,增加了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且难以保证张力控制精度。压轮内切式短切机上车方式为多组丝饼集束后人工缠绕刀盘2-3 圈、调整张力、压紧压轮后启动切断作业,工序较多且操作路径较长,出现断丝或更换丝饼组后需要重复上车作业,增加了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效率。另外,丝饼需要运输至短切车间或工位后放置在纱架上,物流转运环节多,增加了设备人员和工器具投入,降低了厂房空间利用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玻璃纤维高速短切机,用以解决现有切断机采用放射式刀盘压轮内切式切断技术无法保证切断长度要求、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玻璃纤维高速短切机,包括切断装置和上车装置;上车装置用于将待切割的纤维丝牵引至切断装置的啮合区;切断装置采用放射式刀盘压轮外切的方式将玻璃纤维切断到预设纤维长度。
进一步地,玻璃纤维高速短切机还包括安装平台,安装平台用于安装承载切断装置和上车装置;安装平台包括底板和设于底板上的主体框架。
进一步地,安装平台为转台,转台转动设于机座上;切断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于转台的两侧。
进一步地,转台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用于限制转台转动,并能够使转台摆正。
进一步地,转台通过机座、调平固定装置与安装基础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景行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泰安景行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20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