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专用于脚关节患者用脚踏式锻炼康复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40709.5 | 申请日: | 2020-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7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单继尧;邓杰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单继尧 |
| 主分类号: | A63B22/04 | 分类号: | A63B22/04;A63B21/055;A61H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虹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08 | 代理人: | 蒋尊龙 |
| 地址: | 26130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专用 关节 患者 脚踏 锻炼 康复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锻炼康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专用于脚关节患者用脚踏式锻炼康复设备。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操作时能够节省人力,并且是由病人主动的进行锻炼,使得恢复效果更好的专用于脚关节患者用脚踏式锻炼康复设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专用于脚关节患者用脚踏式锻炼康复设备,包括有:底盘,其一侧连接有安装板;垫板,其连接在底盘顶部;调节装置,其设置在安装板上;锻炼装置,其设置在安装板上。本发明通过调节装置和锻炼装置配合运作来辅助病人脚关节的恢复训练,从而达到辅助病人脚关节的恢复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锻炼康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专用于脚关节患者用脚踏式锻炼康复设备。
背景技术
关节是骨与骨之间连接在一起,关节能够分为两大类:不动关节和可动关节,不动关节是骨与骨之间借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紧紧相连,如头骨的骨片之间,可动关节是两骨相接触的关节面一般一个为凸面,另一个为凹面,从而使形状相互适应,大部分关节会由于某些情况发生病变,需要进行治疗,脚关节也是其中的一种,对脚关节治疗完毕后,需要进行适应恢复。
目前,对脚关节进行适应恢复的方式通常是请人过来一手拿着小腿,再一种拿着脚,拉着脚沿小腿反复的弯折摆动,从而来辅助病人脚部关节的恢复,上述方式在操作时需要人工来反复操作进行恢复,操作时较为耗费人力,并且在操作时不是病人主动的锻炼,恢复效果不是很好。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操作时能够节省人力,并且是由病人主动的进行锻炼,使得恢复效果更好的专用于脚关节患者用脚踏式锻炼康复设备。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方式在操作时需要人工来反复操作进行恢复,操作时较为耗费人力,并且在操作时不是病人主动的锻炼,恢复效果不是很好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时能够节省人力,并且是由病人主动的进行锻炼,使得恢复效果更好的专用于脚关节患者用脚踏式锻炼康复设备。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专用于脚关节患者用脚踏式锻炼康复设备,包括有底盘,其一侧连接有安装板;垫板,其连接在底盘顶部;调节装置,其设置在安装板上;锻炼装置,其设置在安装板上。
优选地,调节装置包括有螺纹套筒,其连接在安装板顶部,螺纹套筒内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座椅,其连接在螺纹杆顶部,螺纹套筒底部两侧均连接有导杆,导杆与座椅滑动配合。
优选地,锻炼装置包括有连接座,其为多个设置,多个连接座均连接在底盘顶部一侧,多个连接座之间转动式连接有转轴;踏板,其为两块设置,两块踏板分别连接在转轴两侧;弧形杆,其为两根设置,两根弧形杆分别连接在底盘顶部两侧,两侧踏板分别与两侧弧形杆滑动配合,踏板与弧形杆之间连接有弧形弹簧,弧形弹簧套在弧形杆上。
优选地,还包括有按摩装置,按摩装置包括有L形连杆,其为两根设置,两根L形连杆分别连接在底盘顶部两侧,L形连杆上连接有滑套;弧形套,其为两个设置,两个弧形套分别连接在两个滑套上,每个弧形套两侧均连接有滑杆;压杆,其数量与滑杆数量一致,多根压杆分别滑动式连接在多根滑杆上,压杆与弧形套滑动配合,压杆与滑杆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楔形块,其数量与滑杆数量一致,多块楔形块分别连接在多根压杆上;转杆,其为两根设置,两根转杆分别转动式连接在两个滑套内,转杆两端均连接有凸板,凸板与楔形块配合。
优选地,传动装置包括有传动轮,其为四个设置,四个传动轮分别连接在转轴两侧与底盘两侧,底盘上的传动轮转动式与底盘连接;传动带,其为两个设置,两个传动带分别连接在转轴两侧的传动轮和底盘两侧的传动轮之间,传动带顶部连接有齿条;轴杆,其为两根设置,两根轴杆分别连接在两侧转杆相互远离的一侧,轴杆上连接有传动齿轮,齿条与传动齿轮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单继尧,未经单继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07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