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泥炭土地基的路基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40202.X | 申请日: | 2020-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4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奇;秦夏强;许海岩;王洋;丁明鹤;苗闫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E01C3/04;E02D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陈传喜 |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泥炭 土地 路基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泥炭土地基的路基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步骤,获取海砂在最大干密度状态下的最佳含水率值;铺设步骤,将海砂铺设于泥炭土地基;洒水步骤,对海砂进行洒水至预设程度;碾压步骤,对洒水后的海砂进行碾压;检测步骤,检测碾压后的海砂的压实度是否满足预设标准;其中,预设标准根据最佳含水率值确定;若不满足预设标准,重复洒水步骤、碾压步骤和检测步骤直至满足预设标准为止。本发明能有效地保证泥炭土地基的路基施工质量,降低了施工难度,加快了施工进度,并且利用海砂填筑,尤其是沿海海砂资源丰富的地区,能有效利用资源,节省工程成本,该方法只需静压一次即可,无需多次碾压,节省了施工步骤和工程造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基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泥炭土地基的路基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泥炭土富含有机质,其有机质是在缺氧情况下大量分解不充分的动植物残体积累而形成。降解度越低,土中包含的残余纤维越多;降解度越高,土中无定形腐殖质越多。有机质的含量越高,对土质的影响越大,主要表现为强度低、压缩性大。在对泥炭土地基进行路基施工时,由于泥炭土的特性,所以传统的路基处理方式,如采用粘土和机械碾压的方式,增大了施工难度,并降低了施工质量,还减缓了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泥炭土地基的路基施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泥炭土地基处理时采用传统的路基处理方式易降低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泥炭土地基的路基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步骤,获取海砂在最大干密度状态下的最佳含水率值;铺设步骤,将海砂铺设于泥炭土地基;洒水步骤,对海砂进行洒水至预设程度;碾压步骤,对洒水后的海砂进行碾压;检测步骤,检测碾压后的海砂的压实度是否满足预设标准;其中,预设标准根据最佳含水率值确定;若不满足预设标准,重复洒水步骤、碾压步骤和检测步骤,直至满足预设标准为止。
进一步地,上述泥炭土地基的路基施工方法中,获取步骤中,对海砂进行取样,对取样后的海砂进行标准击实试验并确定击实标准,以及根据击实标准确定最佳含水率值。
进一步地,上述泥炭土地基的路基施工方法中,铺设步骤中,海砂的铺设厚度小于等于500mm,并且,松铺系数为1.060。
进一步地,上述泥炭土地基的路基施工方法中,洒水步骤中,预设程度为饱和洒水。
进一步地,上述泥炭土地基的路基施工方法中,碾压步骤中,采用预设激振力进行一次静压。
进一步地,上述泥炭土地基的路基施工方法中,预设激振力为小于等于29KN。
进一步地,上述泥炭土地基的路基施工方法中,检测步骤进一步包括:第一确定子步骤,对碾压后的海砂取多个样品,确定每个样品的压实度和含水率;第二确定子步骤,根据每个样品的含水率确定碾压后的海砂的平均含水率,根据每个样品的含水率和压实度确定碾压后的海砂的平均压实度;第三确定子步骤,根据碾压后的海砂的平均压实度和平均含水率确定是否满足预设标准。
进一步地,上述泥炭土地基的路基施工方法中,预设标准为:当平均含水率为10%~13%时,平均压实度为94%~98%;当平均含水率为13%~15%时,平均压实度为98%~95%。
进一步地,上述泥炭土地基的路基施工方法中,第一确定子步骤中,在2000m2范围内选取8个测试点,并对每个测试点处进行取样。
进一步地,上述泥炭土地基的路基施工方法中,第一确定子步骤中,采用灌砂法对每个样品进行压实度检测,以得到每个样品的压实度;采用烘干法对每个样品进行含水率检测,以得到每个样品的含水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402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