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岩稳固的急倾斜厚大矿体多采场同步开采的结构布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39709.3 | 申请日: | 2020-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17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何林;李宁;刘海林;孙国权;王雨波;李鸿飞;刘帅;李鹏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南京华忻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C41/16 | 分类号: | E21C41/16 |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常前发;奚志鹏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稳固 倾斜 矿体 多采场 同步 开采 结构 布置 | ||
1.一种矿岩稳固的急倾斜厚大矿体多采场同步开采的结构布置,其特征在:
1)在运输水平沿矿体走向在上盘围岩中布置上盘沿脉运输巷(2),在下盘围岩中布置下盘沿脉运输巷(1);沿矿体走向每隔60~100m在上盘沿脉运输巷(2)一侧布置上盘溜井(13),在下盘沿脉运输巷(1)一侧布置下盘溜井(12);在凿岩水平之上盘围岩中沿着矿体走向布置凿岩水平上盘巷(4),在凿岩水平之下盘围岩中沿着矿体走向布置凿岩水平下盘运输巷(3);
2)沿矿体走向每隔46~70m将矿体划分为一个盘区(20),每个盘区(20)沿矿体走向自左向右划分为1号采场(16)、2号采场(17)、3号采场(18)、4号采场(19)共4个采场;
3)在盘区(20)底部垂直矿体走向掘进穿脉运输巷(5),穿脉运输巷(5)将下盘沿脉运输巷(1)、上盘沿脉运输巷(2)连通;自穿脉运输巷(5)两侧按照设计间距掘进若干条出矿进路(11)通达各采场底部中央位置,穿脉运输巷(5)与出矿进路(11)夹角为35°~50°;每个盘区(20)只布置一条穿脉运输巷(5),穿脉运输巷(5)位于2号采场(17)和3号采场(18)底部交界处的中央位置;
4)垂直矿体走向在每个采场底部布置一条集矿堑沟(15),在集矿堑沟(15)端部或中央布置垂直切割槽,然后利用凿岩设备在集矿堑沟(15)顶部钻凿上向扇形中深孔,以垂直切割槽为自由补偿空间逐排爆破后形成8~15m高的拉底空间(7),在拉底空间(7)内预留部分崩落矿石(6)作为崩落上部矿体的缓冲垫层;集矿堑沟(15)与出矿进路(11)连通,集矿堑沟(15)两端分别延长到采场的上盘矿岩接触面(21)、下盘矿岩接触面(22);
5)先在1号采场(16)和4号采场(19)顶部的凿岩硐室(10)内钻凿下向大直径深孔(8),待上述采场回采完毕后,再在2号采场(17)和3号采场(18)顶部的凿岩硐室(10)内钻凿下向大直径深孔(8),进行上述采场的回采,凿岩硐室(10)通过其两侧的凿岩联络巷(9)分别与凿岩水平上盘巷(4)、凿岩水平下盘运输巷(3)连通;
6)1号采场(16)和2号采场(17)共用一侧出矿进路(11),3号采场(18)和4号采场(19)共用另一侧出矿进路(11);相邻出矿进路(11)的间距为8~12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岩稳固的急倾斜厚大矿体多采场同步开采的结构布置,其特征在于:1号采场(16)和4号采场(19)保持相同的采场规格,宽度为15~20m;2号采场(17)和3号采场(18)保持相同的采场规格,宽度为8~15m;其中位于中间的2号采场(17)和3号采场(18)的规格要小于位于两侧的1号采场(16)和4号采场(19)的采场规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南京华忻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唯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钢集团南京华忻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970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柱体形商品双圈防盗标签
- 下一篇:一种新型煤层深孔切割压裂封孔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