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煤气化装置及其掺烧有机废水的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39352.9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6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张炜;韩振飞;赵国忠;吴妙奇;亢万忠;李晓黎;戴连平;宋星星;宋怡;严东;张薇;潘怀民;闫晓洋;廖晶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J3/48 | 分类号: | C10J3/48;C10J3/50;F23G7/0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刘凤钦;张艳鹏 |
地址: | 31510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粉煤 气化 装置 及其 有机 废水 工艺 方法 | ||
1.一种粉煤气化装置掺烧有机废水的工艺方法,其中粉煤气化装置包括气化炉,所述气化炉上设有能够安装点火烧嘴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煤气化装置还包括废水喷嘴(1),所述废水喷嘴(1)也能够安装到前述接口上;所述粉煤气化装置还包括
废水缓冲罐(2),具有相连通的第一入口(21)、第二入口(22)和出口(23),第一入口(21)用于供有机废水进入废水缓冲罐(2)中;
送液管路(3),一端与废水缓冲罐(2)的出口(23)相连通,另一端分为回流支路(31)和送液支路(32),送液支路(32)和废水喷嘴(1)相连通,回流支路(31)和废水缓冲罐(2)的第二入口(22)相连通,回流支路(31)上设有第一切断阀(41)和压力调节阀(42),送液支路(32)上设有第二切断阀(43)、流量调节阀(44)以及止回阀(45),所述止回阀(45)邻近废水喷嘴(1),且沿废水自废水缓冲罐(2)流入废水喷嘴(1)的流向,所述止回阀(45)位于流量调节阀(44)的下游;
换热器(5),设于送液管路(3)上;
增压泵(6),设于送液管路(3)上,并位于废水缓冲罐(2)和换热器(5)之间;
用于输送氮气的进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和送液支路(32)相连通,且进气管路和送液支路(32)的相接处邻近废水喷嘴(1),所述进气管路上设有吹扫阀门;
所述工艺方法包括开车前、开车时、停车时三个步骤:
开车前:第一切断阀(41)、第二切断阀(43)、止回阀(45)、压力调节阀(42)、流量调节阀(44)、吹扫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冷却水通道处于被阻断的状态;
开车时包括如下步骤:
(1)使冷却水通道处于连通状态;
(2)进气管路中通入氮气,且打开吹扫阀门对送液支路(32)进行吹扫;
(3)启动增压泵(6),打开压力调节阀(42)和第一切断阀(41),调节增压泵(6)的出口压力比气化炉中的压力高0.5MPag以上;
(4)启动换热器(5),控制换热器(5)中废水温度为180~190℃;
(5)待废水压力、温度稳定后,打开第二切断阀(43)、流量调节阀(44)将废水送入废水喷嘴(1);
(6)关闭吹扫阀门,停止氮气吹扫;
停车时包括如下步骤:
(a):打开吹扫阀门,开始氮气吹扫;
(b):关闭第二切断阀(43)和流量调节阀(44),停止向废水喷嘴(1)中进料,用压力调节阀(42)控制增压泵(6)出口为比气化炉中压力高0.2~0.3MPag,废水经过回流支路(31)循环回废水缓冲罐(2);
(c):关闭换热器(5),待换热器(5)中废水温度降低到50℃以下,关闭增压泵(6);
(d):关闭压力调节阀(42)和第一切断阀(41);
(e):待吹扫完毕,关闭吹扫阀门;
(f):阻断冷却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路分为第一支路(71)和第二支路(72),沿废水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支路(71)与送液支路(32)的相接处位于止回阀(45)的下游,所述第二支路(72)与送液支路(32)的相接处位于止回阀(45)的上游,所述吹扫阀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路(71)上的第一吹扫阀门(711)以及位于第二支路(72)上的第二吹扫阀门(7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喷嘴(1)中设有供废水流过的废水通道以及用于为废水降温的冷却水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液管路(3)上还设有位于所述增压泵(6)和换热器(5)之间的过滤器(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液管路(3)上还设有第三切断阀(4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935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整的共享单车车锁
- 下一篇:输入装置及在输入装置中执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