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头戴式耳机和耳罩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8166.3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1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坪根广大 | 申请(专利权)人: | 铁三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孙明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戴式 耳机 耳罩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头戴式耳机(1),具有:驱动单元(11);保持驱动单元的障板构件(12);安装于障板构件的耳垫(13);以及安装于障板构件、容纳驱动单元的外壳(14)。耳垫具备环状的主体部(131)。障板构件具备与主体部对置的对置面(121a)。在以相对于障板构件而言主体部所配置的方向为第1方向,且以相对于障板构件而言外壳所配置的方向为第2方向时,对置面的至少一部分是随着从对置面的外缘趋向对置面的内缘而向第2方向侧倾斜的倾斜面或随着从对置面的外缘趋向内缘而向第2方向侧弯曲的曲面。所述头戴式耳机(1)低成本且容易地提高耳垫与侧头部之间的紧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戴式耳机和耳罩。
背景技术
头戴式耳机中的耳罩式头戴式耳机具备被使用者佩戴时会覆盖使用者耳部的发声单元。发声单元具备驱动单元、障板构件、耳垫。驱动单元根据来自声源的电信号输出声波。障板构件保持驱动单元。
当头戴式耳机被使用者佩戴时,耳垫会被按压于使用者耳廓周围的侧头部。此时,耳垫与侧头部贴合,作为侧头部与障板构件之间的缓冲件发挥作用。结果就是,耳垫在使用者的耳部与驱动单元之间形成与外部隔绝的声学空间(密闭空间)。
由于人的侧头部的形状因人而异,因此容易在侧头部与耳垫之间产生间隙。若在耳垫与侧头部之间产生间隙,则来自驱动单元的声波会从间隙漏出至外部,从而导致头戴式耳机的低频的声压下降。另外,还会导致头戴式耳机的隔音性下降,来自外部的噪音会从间隙进入声学空间内。如上所述,上述声学空间是对头戴式耳机的声学特性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因此,当头戴式耳机被使用者佩戴时,耳垫必须紧贴侧头部,以免产生上述间隙(保持声学空间的气密性)。
一般而言,为使耳垫紧贴侧头部,会在耳垫采用易于变形的聚氨酯泡沫等弹性材料。若采用弹性模量较小的弹性材料,则耳垫会追随侧头部的形状发生变形,与侧头部紧贴。结果就是,能够保持声学空间的气密性,提高头戴式耳机的佩戴性(佩戴感)。但是,由弹性模量较小的弹性材料构成的耳垫会被大幅压扁,因此会导致声学空间的容积变小。此外,当有外力施加于耳垫时,耳垫会发生变形,容易导致头戴式耳机发生移位。而当采用弹性模量较大的弹性材料时,耳垫虽不易被压扁,但是不能充分追随侧头部的形状(耳垫难以与侧头部紧贴)。结果就是,虽能将声学空间的容积确保得较大,但是会导致声学空间的气密性或头戴式耳机的佩戴性下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将由弹性模量或硬度不同的多种材料用于耳垫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耳垫具备弹性模量不同的2个环状的弹性件(第1弹性件、第2弹性件)。第1弹性件的弹性模量比第2弹性件的弹性模量大。第2弹性件层叠于第1弹性件上,以使其在头戴式耳机被使用者佩戴时靠近侧头部配置。第2弹性件的内径的至少一部分构成为比第1弹性件的内径小。通过该内径的差异,在耳垫的内周侧形成允许第2弹性件变形的空间(允许变形空间)。若用罩包裹该第1弹性件和第2弹性件,则第2弹性件会以朝向允许变形空间(内周侧)倾倒的方式发生变形。结果就是,会在耳垫与侧头部相接的面,形成向内周侧倾斜的倾斜面。
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当头戴式耳机被使用者佩戴时,第2弹性件向内周侧变形,耳垫与侧头部紧贴。此时,第1弹性件不变形而保持规定的厚度。结果就是,能够充分地确保声学空间的气密性和声学空间的容积。
根据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耳垫具备排列成同心圆状的3个环状的弹性件(外环构件、中环构件、内环构件)。中环构件配置于外环构件与内环构件之间。中环构件的硬度构成为比外环构件及内环构件各自的硬度都低。若用罩包裹这些弹性件,则会因为罩的张力与各弹性件的硬度差异,导致耳垫与侧头部相接的面变为平坦状。
根据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当头戴式耳机被使用者佩戴时,外环构件和内环构件会以追随侧头部形状的方式向中环构件侧挠曲,耳垫会与侧头部紧贴。此时,各弹性件不会在厚度方向上大幅变形。结果就是,能够充分确保声学空间的气密性和声学空间的容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铁三角有限公司,未经铁三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81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梯田地区生活污水的湿地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AR技术的棋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