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阴虚风动证型中风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6405.1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15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孙秀颀;张安邦;吴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988 | 分类号: | A61K36/8988;A61P9/10;A61K35/32;A61K35/586;A61K35/62 |
代理公司: | 贵阳易博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6 | 代理人: | 张浩宇 |
地址: | 55000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阴虚 风动 中风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阴虚风动证型中风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中药组合物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天麻15‑30份、钩藤15‑30份、龟甲10‑12份、玄参10‑20份、水牛角粉3‑4份、当归10‑20份、川芎10‑20份、地龙10‑15份、红花10‑15份、菊花10‑20份、石菖蒲10‑20份、竹节参5‑10份。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同时还具有镇静、镇痛、调节血压、改善脑循环、增强免疫力以及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病的效果,其起效快,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对人体几乎没有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中风病(阴虚风动证)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医药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风,又名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因其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已成为我国成年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显示,在2016年脑卒中已经成为造成我国寿命年损失的首位病因。据统计,2016年我国脑出血患者的人均住院费用为17787.0元,中风病患者人均住院费用9387.0元。对于已承受高度精神压力的患者家属来说,这无疑又增加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中医传统医学对中风认识渊源已久,早在《内经》时期就有关于中风的记载,该病归属于祖国医学中“仆击”、“偏枯”、“偏风”等范畴。后世中医按照发病时的病情轻重,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其中,阴虚风动证属于“中经络”中的一种证型。如《景岳全书》云“凡属阴虚血少之辈,不能养营筋脉、以致搐挛僵仆者,皆是此证,如中风之有此者,总属阴虚证”。传统医学对于该病的治疗方式包括:中药内服法、针刺疗法、中药外治法、推拿疗法、艾灸疗法等。
现代医学将中风病称为脑血管疾病,指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目前西医主要采用通过扩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降脂、营养神经、增强缺血缺氧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及促进“半暗带”内存活的神经元功能恢复等方法治疗,不能完全根治,有明显的药物副作用,并且治疗费用昂贵。
现代医学还未出现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特效药物。主要治疗方法有功能训练、药物拮抗、解除诱因、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按摩以及外科手术等。其中,服用西药可能会有:嗜睡、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等副作用,远期疗效不明确。局部肌肉注射,费用昂贵且对技术水平要求很高。康复治疗疗效较好,但因其疗程长、见效慢,很多患者难以坚持治疗。至于手术治疗,费用普遍较高,且有一定风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阴虚风动证型中风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简便、有效、价廉的优势,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阴虚风动证型中风病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天麻15-30份、钩藤15-30份、龟甲10-12份、玄参10-20份、水牛角粉3-4份、当归10-20份、川芎10-20份、地龙10-15份、红花10-15份、菊花10-20份、石菖蒲10-20份、竹节参5-10份。
上述的治疗阴虚风动证型中风病的中药组合物,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原料按重量份数计还包括:竹根七10-15份。
上述的治疗阴虚风动证型中风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配方称取药材原料,放入容器中;
(2)加入药材5-10倍量的水,浸泡30-60min,煮沸1-3h,取滤液;
(3)重复2-3次,合并每次所得的滤液,即得。
一种治疗阴虚风动证型中风病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是由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口服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64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