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5268.X | 申请日: | 202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12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江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晨辉市政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3B3/02;E03F5/04;E03F5/10;E03F5/14;E03B9/02;C02F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绵 城市道路 雨水 收集 系统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其包括道路本体,道路本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排水槽,第一排水槽沿道路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排水槽的顶部开口处设有若干雨水篦子,第一排水槽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过滤组件和净化组件,道路本体的下方设有蓄水箱,第一排水槽上连接有若干送水管,送水管将第一排水槽与蓄水箱连通,蓄水箱连接有排气管;蓄水箱的上表面插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连接有水泵,道路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室外消防栓,出水管的底端延伸至蓄水箱的底部,顶端贯穿道路本体与室外消防栓连接。本申请具有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与使用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海绵城市道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国家提出的一种城市建设新理念。海绵城市要求城市在下雨时具有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而道路铺装在整个城市铺装的比重约为30%,存在着雨水冲刷路面导致径流污染、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充分发挥市政道路在海绵城市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公告号为CN20896533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道路,包括路基,路基中部沿路基长度方向设置有排水基槽,排水基槽内间隔的设置有隔板,隔板上端设置被隔板支撑的透水路面,隔板上开设有排水孔,排水基槽与排水沟连通。降雨时,雨水落到透水路面上,然后从透水路面进入到排水基槽内,并继续流入排水沟排放,因此能够有效避免路面积水情况的发生。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虽然上述海绵城市道路能够提高路面的排水效率,但是降落到路面的雨水仅仅是被排放,而没有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因此造成了雨水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与使用,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排水槽,所述第一排水槽沿道路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排水槽的顶部开口处设有若干雨水篦子,所述第一排水槽内由上至下依次设有过滤组件和净化组件,所述道路本体的下方设有蓄水箱,所述第一排水槽上连接有若干送水管,所述送水管将第一排水槽与蓄水箱连通,所述蓄水箱连接有排气管;所述蓄水箱的上表面插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连接有水泵,所述道路本体的上表面设有室外消防栓,所述出水管的底端延伸至蓄水箱的底部,顶端贯穿道路本体与室外消防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雨时,雨水落到道路本体上表面,然后穿过雨水篦子流入到第一排水槽内,完成第一次过滤,雨水在第一排水槽内下落时,先穿过过滤组件进行二次过滤,然后经过净化组件进行净化,从而得到含有杂质较少的雨水,然后雨水经过送水管流入到蓄水箱内储存,上述过程为雨水收集过程;当需要使用蓄水箱内的雨水时,打开室外消防栓并启动水泵,蓄水箱内的雨水能够被水泵吸入出水管,并从室外消防栓排出,以供使用,上述过程为对收集到的雨水进行使用的过程;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与使用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排水槽与自身长度方向平行的竖直侧壁上的若干卡扣、与卡扣卡接的过滤网一,所述卡扣的开口向上,所述过滤网一上的开口大小小于雨水篦子上的开口大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穿过过滤网一时,雨水中携带的未被雨水篦子截留的固体杂质会被过滤网一进一步截留,起到过滤固体杂质的作用;且过滤网一可从卡扣上拆卸,方便对过滤网一进行清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晨辉市政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阴市晨辉市政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52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