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粉尘类干料下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34266.9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67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媛;石兵;刘国彪;高云峰;张耀春;刘天斌;李久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5/71 | 分类号: | B01F35/71;B01F35/12;B01F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地址: | 1008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粉尘 类干料下料 装置 | ||
1.一种新型粉尘类干料下料装置,用于连通干料来源处(3)和软管进料口(4)进行干料的输送,其特征是:包括嵌套在外层软管(2)内的内层软管(1);所述内层软管(1)的顶端设置在所述干料来源处(3)上,所述内层软管(1)的底端能够深入到所述软管进料口(4)内部;所述外层软管(2)的顶端连接在所述干料来源处(3)上并包覆所述内层软管(1)的顶端,所述外层软管(2)的底端连接在所述软管进料口(4)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粉尘类干料下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干料来源处(3)内部安装无轴螺带(8),当设备运行时,所述无轴螺带(8)通过旋转敲击所述干料来源处(3)内壁使所述干料来源处(3)产生振动进而带动所述内层软管(1)振动,使所述内层软管(1)内壁的干料不易挂壁,并且能够通过所述内层软管(1)的振动清除所述内层软管(1)内壁上残余的所述干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粉尘类干料下料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中心设有轴承座(11)的法兰(12),所述软管进料口(4)通过所述法兰(12)进行固定,位于所述法兰(12)的偏心位置,所述内层软管(1)穿过所述法兰(12)深入到所述软管进料口(4)内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轴承座(11)上的减速机(10),所述减速机(10)的顶端设置伺服电机(9),所述减速机(10)的底端通过所述轴承座(11)连接转轴振动器(13),启动所述伺服电机(9)后,所述转轴振动器(13)可通过所述轴承座(11)绕轴心旋转,对位于所述软管进料口(4)内部的所述内层软管(1)的进行循环挤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粉尘类干料下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层软管(1)的顶端通过内层软管固定装置(6)设置在所述干料来源处(3)的外围,所述内层软管(1)的顶端与所述干料来源处(3)之间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粉尘类干料下料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干料来源处(3)的外围和所述软管进料口(4)的外围的辅助固定装置(5),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层软管(2)的顶端和底端的外层软管固定装置(7),所述外层软管(2)的顶端和底端通过所述外层软管固定装置(7)和所述辅助固定装置(5)连接在所述干料来源处(3)和所述软管进料口(4)上;所述辅助固定装置(5)与所述干料来源处(3)的外围和所述软管进料口(4)的外围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外层软管(2)的顶端和底端和所述辅助固定装置(5)之间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粉尘类干料下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层软管(1)和所述外层软管(2)之间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能够保持间隔,若所述内层软管(1)发生破损导致所述干料飞散时,由于所述外层软管(2)的保护作用,能够保证所述干料不会飞散到外界坏境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粉尘类干料下料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层软管(1)和所述外层软管(2)采用不透水、不透气的软性材料制作,所述软性材料包括橡胶和硅橡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426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