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模块式智能环保垃圾箱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31709.9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90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卢森加;张红艳;叶玉载;谢源;黄钟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岩畅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6 | 分类号: | B65F1/16;B65F7/00;B65F1/14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余榕榕 |
地址: | 364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模块 智能 环保 垃圾箱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模块式智能环保垃圾箱,包括外壳体、呈对称结构设置在外壳体内部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前壁面的上部设有第一挡板,第二箱体前壁面的上部设有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分别设置有读卡区和显示屏;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上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摄像头,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内底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称重板和第二称重板,第一称重板和第二称重板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之间设置有臭氧发生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有控制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模块式智能环保垃圾箱,应用在垃圾分类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公知的,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改善生存环境质量,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然而垃圾分类在推广和实行中则遇到了很多问题,一方面人们由于环保意识不到位,垃圾分类不自觉,即使社区推行了垃圾分类的政策,许多居民仍然没有做到垃圾的分类投放,另一方面垃圾在小区堆放必然会导致周边环境变得更加恶劣,尤其是在高温高热的夏季,堆放的垃圾甚至腐烂变质,使得垃圾箱周围的空气和环境都非常差,为住在低层的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模块式智能环保垃圾箱,能够快速将垃圾箱内部的空间进行净化后再排出,而且通过垃圾分类后的称重和积分来调动人们分类投放的积极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组合模块式智能环保垃圾箱,包括外壳体、呈对称结构设置在外壳体内部的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前壁面的上部设有第一挡板,第二箱体前壁面的上部设有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分别设置有读卡区和显示屏;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上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摄像头,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内底面上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称重板和第二称重板,第一称重板和第二称重板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内部相连通,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之间设置有臭氧发生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有控制机构。
所述外壳体为长方型结构,外壳体底部的四角均设置有支撑腿,外壳体的两侧均设有扣手,外壳体前壁面的上部分别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顶部铰接。
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内壁面上均通过设置电子锁与外壳体开合连接。
所述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均为开口朝外的长方型结构,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分别呈嵌入式设置在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外侧壁的上部,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每个侧壁面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孔,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开口处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为长方型板状结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底部分别与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铰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顶部通过设置锁扣分别与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锁定连接。
所述第一真空泵和第二真空泵分别在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外底面与外壳体固定连接,第一真空泵的输入端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管与第一箱体的内部相连通,第二真空泵的输入端通过设置第一连接管与第二箱体的内部相连通,第一真空泵的输出端通过设置第二连接管与臭氧发生器的内部相连通,第二真空泵的输出端通过设置第二连接管与臭氧发生器的内部相连通,臭氧发生器的底部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的末端贯穿外壳体的底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岩畅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未经龙岩畅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17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