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碳化硅陶瓷制品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29446.8 | 申请日: | 202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8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梁红侠;张云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红侠 |
主分类号: | B02C4/08 | 分类号: | B02C4/08;B02C4/28;B02C4/30;B02C4/42;C04B35/565;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44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硅 陶瓷制品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陶瓷制品制作方法,该碳化硅陶瓷制品制作方法采用如下碳化硅陶瓷制品制作装置,该碳化硅陶瓷制品制作装置包括底座、支撑体、承托斜槽、挤压机构和撞击机构,底座上端面中部通过支撑体安装有承托斜槽,底座上端面位于承托斜槽前后两侧设置有一个挤压机构,承托斜槽右侧安装有撞击机构;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陶瓷粉碎装置对碳化硅陶瓷进行粉碎的过程中通常存在的:当需要需要使用不同程度的碳化硅陶瓷碎片时,需要更换具体不同粉碎程度的粉碎装置;由于不能增加粉碎程度,所以对碳化硅陶瓷进行粉碎的效果差;由于需要间歇性关停流水线,从而降低了对碳化硅陶瓷废料进行粉碎的效率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制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碳化硅陶瓷制品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陶瓷材料是指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对于建筑卫生陶瓷废渣料以及工业陶瓷废渣的处理多数采用填埋法,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也污染了其周围的土壤,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所以对陶瓷进行回收再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陶瓷材料其中的特种材料根据结构划分包括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六方氮化硼陶瓷和碳化硅陶瓷,而碳化硅陶瓷废料通常是通过粉碎加工的方法对其进行粉碎,使得粉碎后的碳化硅陶瓷可以利用在陶瓷自身的生产、透水广场砖及劈开砖的制造、以及水泥混合料和混凝土制造等领域,而现有技术通常是使用陶瓷粉碎装置对碳化硅陶瓷进行粉碎,而使用陶瓷粉碎装置对碳化硅陶瓷进行粉碎的过程中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陶瓷粉碎装置只能够对碳化硅陶瓷进行一种程度的粉碎,当需要需要使用不同程度的碳化硅陶瓷碎片时,需要更换具体不同粉碎程度的粉碎装置,从而增加了厂家对陶瓷粉碎装置的采购及维护成本,且现有陶瓷粉碎装置不能够采用逐渐增加粉碎程度的方式对碳化硅陶瓷进行粉碎,从而降低了对碳化硅陶瓷进行粉碎的效果;
2.现有陶瓷粉碎装置通常是将碳化硅陶瓷废料放置在陶瓷粉碎装置上的容器内部进行一定时长的粉碎,再将粉碎后的陶瓷碎片向下排出,然而在使用流水线将碳化硅陶瓷废料传输至陶瓷粉碎装置内后,需要将流水线关停等待陶瓷粉碎装置对碳化硅陶瓷废料进行粉碎,待陶瓷粉碎装置将粉碎后的碳化硅陶瓷碎片排出后才能够再次开启流水线继续往陶瓷粉碎装置内传输,由于需要间歇性关停流水线,从而降低了对碳化硅陶瓷废料进行粉碎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碳化硅陶瓷制品制作方法,该碳化硅陶瓷制品制作方法采用如下碳化硅陶瓷制品制作装置,该碳化硅陶瓷制品制作装置包括底座、支撑体、承托斜槽、挤压机构和撞击机构,底座上端面中部通过支撑体安装有承托斜槽,承托槽为右端和上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矩形壳体结构,且承托斜槽为右侧向上倾斜设置,底座上端面位于承托斜槽前后两侧设置有一个挤压机构,承托斜槽右侧安装有撞击机构;
具体工作时,本发明能够对碳化硅陶瓷进行不同程度的粉碎,且本发明还能够在对碳化硅陶瓷进行粉碎的过程中逐渐增加对碳化硅陶瓷的粉碎程度,并且当将本发明配合流水线使用时还能够在不需要暂停流水线的情况下对流水线上传输的碳化硅陶瓷废料进行粉碎;首先通过现有的流水线体传输碳化硅陶瓷由承托斜槽右侧掉落至承托斜槽内,然后通过挤压机构能够对碳化硅陶瓷进行挤压,并同时带动撞击机构对碳化硅陶瓷进行捶打,使得碳化硅陶瓷废料能够在挤压机构和撞击机构的作用下粉碎成碎片,且通过撞击机构能够对碳化硅陶瓷废料进行不同程度的撞击,并在对碳化硅陶瓷废料的过程中逐渐增加撞击程度,从而能够使碳化硅陶瓷废料能够被撞击成碎片。
所述的挤压机构包括支撑板、转动杆、从动板、支撑杆、挤压柱、驱动电机和升降支链,底座上端面上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内侧均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转动杆,转动杆内侧均安装有从动板,从动板内端之间通过支撑杆相连接,且支撑杆位于从动板下侧,从动板外侧面上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挤压柱,且挤压柱位于承托斜槽内侧,位于底座前侧的支撑板前侧上端通过电机座安装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输出轴穿过位于底座前侧的支撑板与位于底座前侧的转动杆相连接,且支撑板下端安装有升降支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红侠,未经梁红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94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型机载激光雷达实时处理与控制系统
- 下一篇:跟踪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