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性BX/SGPS四元接枝共聚酯化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25073.7 | 申请日: | 2020-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51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和平;刘红丽;谢超煜;郑光绿;杨莹莹;张淑芬;杨锦武;葛文旭;李明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F251/00 | 分类号: | C08F251/00;C08F220/56;C08F220/14;C08F220/18;C08F4/40;C08F8/30;C08F8/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 bx sgps 接枝 共聚 酯化 衍生物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活性BX/SGPS四元接枝共聚酯化衍生物的合成方法。以蔗渣木聚糖/罗汉果多糖为原料,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苄酯为混合接枝单体,在水溶剂中通过自由基反应合成蔗渣木聚糖/罗汉果多糖四元接枝共聚物BX/SGPS‑g‑AM/MA/BzA;以4‑甲基‑3‑硝基苯甲酸的酰氯化产物4‑甲基‑3‑硝基苯甲酰氯为酯化剂,吡啶和钛酸四丁酯为复合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经催化酯化反应合成BX/SGPS‑4‑甲基‑3‑硝基苯甲酸酯‑g‑AM/MA/BzA。本发明所得产物增加了蔗渣木聚糖和罗汉果多糖支链的种类和数量,进而增强了原材料生物活性,扩大了其在生物质材料、精细化工及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质材料领域,特别是一种活性BX/SGPS四元接枝共聚酯化衍生物即BX/SGPS-4-甲基-3-硝基苯甲酸酯-g-AM/MA/BzA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外研究表明,多靶点药物的治疗效果优于单靶点药物和多种单靶点药物联用,可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蔗渣木聚糖和罗汉果多糖在靶向性抗肿瘤方面都有一定的应用潜力,而目前诸多研究只是对其中某一种物质进行单方面改性,由此产生的功效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将具有天然抗癌活性的蔗渣木聚糖(BX)和罗汉果多糖(SGPS)进行复配,并通过复合改性引入三个及以上活性基团,达到优化其物理化性质的目的,从而开发具有多靶点抑制肿瘤信号转导功能和趋化运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载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若以蔗渣木聚糖和罗汉果多糖进行复配改性,不仅可增强木聚糖抗肿瘤活性,还可以增加清热、解暑、止咳、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功能。蔗渣木聚糖和罗汉果多糖分子链上含有诸多活性羟基,从而可通过接枝和酯化等方式引入丙烯酰胺(AM)、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酸苄酯(BzA)、4-甲基-3-硝基苯甲酸等多个活性基团。活性基团种类越多、支链越多,对蔗渣木聚糖和罗汉果多糖生物活性的影响就越大,相应的成为抗肿瘤靶点的几率就越大。另一方面,4- 甲基-3-硝基苯甲酸作为多靶点药物合成原料,如果用其作酯化剂与蔗渣木聚糖和罗汉果糖多元接枝衍生物上的羟基发生酯化反应,不仅可以增强蔗渣木聚糖的物理化性能,还可能实现多靶点作用于人体肿瘤细胞,大大提高其的抗肿瘤活性,为研究新型靶向药物载体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本发明以蔗渣木聚糖/罗汉果多糖(BX/SGPS)为主要原料,丙烯酰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苄酯为混合接枝单体,在水溶剂中通过自由基反应合成蔗渣木聚糖/罗汉果多糖四元接枝共聚物BX/SGPS-g-AM/MA/BzA;然后,以该中间产物为原料,4-甲基-3-硝基苯甲酸的酰氯化产物4-甲基-3-硝基苯甲酰氯为酯化剂,吡啶和钛酸四丁酯为复合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经催化酯化反应合成最终产物活性BX/SGPS四元接枝共聚酯化衍生物即BX/SGPS-4-甲基-3-硝基苯甲酸酯-g-AM/MA/BzA。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通过复合改性引入多种生物活性基团,增加蔗渣木聚糖和罗汉果多糖支链的种类和数量,为研究新型多靶点药物载体奠定基础,提供一种活性BX/SGPS四元接枝共聚酯化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具体步骤为:
(1)分别将5~7g蔗渣木聚糖和5~7g罗汉果多糖置于60℃真空恒温干燥箱中干燥24小时,分别得干基蔗渣木聚糖和干基罗汉果多糖。
(2)称取0.60~1.80g过硫酸铵和0.30~0.90g亚硫酸氢钠于100mL烧杯中,加入30~40mL蒸馏水配成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溶液,倒入100mL恒压滴液漏斗中,备用。
(3)称取1.0~2.0g丙烯酰胺、1.0~2.0mL分析纯丙烯酸甲酯和1.0~2.0mL分析纯丙烯酸苄酯,置于50mL烧杯中,加入5~10mL分析纯丙酮、10~20mL的蒸馏水,搅拌溶解均匀后得单体混合液,倒入另一100mL恒压滴液漏斗中,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50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