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幕墙工程验收检测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24748.6 | 申请日: | 2020-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9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范玲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浦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18 | 分类号: | G06F17/18;G06F16/22;G06Q10/06;G06Q50/08;G01B21/22;G01B21/30;G01N3/00;G01N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鲁勇杰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建筑 幕墙 工程验收 检测 管理 系统 | ||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建筑幕墙工程验收检测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区域划分模块、检测点布设模块、质量参数检测模块、质量参数分析模块、风力发生模块、合格质量检测模块、合格质量分析模块、分析服务器、显示终端和存储数据库;
所述分析服务器分别与质量参数分析模块、合格质量分析模块、风力发生模块、显示终端和存储数据库连接,存储数据库分别与区域划分模块、质量参数分析模块和合格质量分析模块连接,质量参数检测模块分别与检测点布设模块和质量参数分析模块连接,合格质量检测模块分别与风力发生模块和合格质量分析模块连接;
所述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将待验收的建筑幕墙区域进行划分,按照网格化的等分方式划分为若干面积相同的子区域,对划分的若干子区域按照设定的从左到右再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进行编号,编号分别为1,2,...,i,...,n,并将若干子区域的编号发送至存储数据库;
所述检测点布设模块用于对待验收的建筑幕墙的各子区域进行检测点的布设,采用均匀分布的方式对各子区域布设检测点,且各检测点与各子区域一一对应,将各子区域布设的检测点发送至质量参数检测模块;
所述质量参数检测模块用于接收检测点布设模块发送的各子区域布设的检测点,对接收的各子区域检测点进行建筑幕墙质量的检测,检测各子区域建筑幕墙质量参数中的平整度、垂直度、水平度和裂纹面积,构成各子区域建筑幕墙的各质量参数数值集合WnR(w1R,w2R,...,wiR,...,wiR),wiR表示为第i个子区域建筑幕墙的质量参数数值,R=R1,R2,R3,R4,R1表示为建筑幕墙质量参数中的平整度,R2表示为建筑幕墙质量参数中的垂直度,R3表示为建筑幕墙质量参数中的水平度,R4表示为建筑幕墙质量参数中的裂纹面积,并将各子区域建筑幕墙的各质量参数数值集合发送至质量参数分析模块;
所述质量参数分析模块用于接收质量参数检测模块发送的各子区域建筑幕墙的各质量参数数值集合,提取存储数据库中存储的建筑幕墙质量参数中的标准平整度范围、标准垂直度范围、标准水平度范围和标准裂纹面积范围,将接收的各子区域建筑幕墙的各质量参数数值与对应的建筑幕墙质量参数的标准数值范围进行对比,若某子区域建筑幕墙的各质量参数数值均处于对应的建筑幕墙质量参数的标准数值范围之内,表明该区域建筑幕墙的质量初步合格,若某子区域建筑幕墙的某个质量参数数值处于对应的建筑幕墙质量参数的标准数值范围之外,表明该区域建筑幕墙的质量初步不合格,统计质量初步合格的建筑幕墙对应的子区域编号和质量初步不合格的建筑幕墙对应的子区域编号,将质量初步合格的建筑幕墙对应的子区域编号和质量初步不合格的建筑幕墙对应的子区域编号发送至分析服务器;
所述分析服务器用于接收质量参数分析模块发送的质量初步合格的建筑幕墙对应的子区域编号和质量初步不合格的建筑幕墙对应的子区域编号,构成建筑幕墙质量初步合格的各子区域集合W′m(w′1,w′2,...,w′j,...,w′m),m≤n,w′j表示为第j个建筑幕墙质量初步合格的子区域,将建筑幕墙质量初步合格的各子区域集合发送至风力发生模块,同时将质量初步不合格的建筑幕墙对应的子区域编号发送至显示终端;
所述风力发生模块包括风力发生装置,其中风力发生装置可以实现半圆幅度的转动,且可以产生不同风力等级的风力,各风力等级分别为一级风力、二级风力、三级风力和四级风力,用于接收分析服务器发送的建筑幕墙质量初步合格的各子区域集合,通过风力发生装置产生各方向角的不同风力等级的风力,并施压到质量初步合格的各子区域建筑幕墙,将不同风力施压的建筑幕墙质量初步合格的各子区域发送至合格质量检测模块;
所述合格质量检测模块用于接收风力发生模块发送的不同风力施压的建筑幕墙质量初步合格的各子区域,对接收的不同风力施压的各子区域检测点进行建筑幕墙质量的检测,检测不同风力施压的各子区域建筑幕墙质量参数中的平整度、垂直度、水平度和裂纹面积,构成不同风力施压的各子区域建筑幕墙的各质量参数数值集合W′mRFθ(w′1Rfθ,w′2Rfθ,...,w′jRfθ,...,w′mRfθ),m≤n,w′jRfθ表示为对应θ方向角的对应风力等级的风力施压的第j个子区域建筑幕墙的质量参数数值,f=f1,f2,f3,f4;f1,f2,f3,f4分别表示为一级风力、二级风力、三级风力和四级风力,θ=θ1,θ2,...,θk,...,θx,0≤θk≤180°,将不同风力施压的各子区域建筑幕墙的各质量参数数值集合发送至合格质量分析模块;
所述合格质量分析模块用于接收合格质量检测模块发送的不同风力施压的各子区域建筑幕墙的各质量参数数值集合,提取存储数据库中存储的不同风力施压的建筑幕墙质量参数中的标准平整度范围、标准垂直度范围、标准水平度范围和标准裂纹面积范围,将不同风力施压的各子区域建筑幕墙的各质量参数数值与对应的风力施压的建筑幕墙质量参数的标准数值范围进行对比,得到不同风力施压的各子区域建筑幕墙的各质量参数数值对比差值集合ΔW′mRFθ(Δw′1Rfθ,Δw′2Rfθ,...,Δw′jRfθ,...,Δw′mRfθ),m≤n,Δw′jRfθ表示为对应θ方向角的第f个风力等级的风力施压的第j个子区域建筑幕墙的第R个质量参数数值与对应的风力施压的建筑幕墙质量参数的标准数值范围间的对比差值,并将不同风力施压的各子区域建筑幕墙的各质量参数数值对比差值集合发送至分析服务器;
所述分析服务器用于接收合格质量分析模块发送的不同风力施压的各子区域建筑幕墙的各质量参数数值对比差值集合,计算风力施压的各子区域建筑幕墙的质量综合影响系数,提取存储数据库中存储的建筑幕墙的标准质量综合影响系数,将风力施压的各子区域建筑幕墙的质量综合影响系数与存储的建筑幕墙的标准质量综合影响系数进行对比,若风力施压的某子区域建筑幕墙的质量综合影响系数小于或等于建筑幕墙的标准质量综合影响系数,表明该子区域建筑幕墙的质量最终合格,若风力施压的某子区域建筑幕墙的质量综合影响系数大于建筑幕墙的标准质量综合影响系数,表明该子区域建筑幕墙的质量最终不合格,统计质量最终不合格的建筑幕墙对应的各子区域编号,将质量最终不合格的建筑幕墙对应的各子区域编号发送至显示终端;
所述显示终端用于接收分析服务器发送的质量初步不合格的建筑幕墙对应的子区域编号和质量最终不合格的建筑幕墙对应的子区域编号,将接收的各子区域编号进行显示,相关人员根据显示对质量不合格的建筑幕墙对应的子区域进行维修或更换;
所述存储数据库用于接收区域划分模块发送的若干子区域的编号,存储建筑幕墙质量参数中的标准平整度范围、标准垂直度范围、标准水平度范围和标准裂纹面积范围,同时存储不同风力施压的建筑幕墙质量参数中的标准平整度范围、标准垂直度范围、标准水平度范围和标准裂纹面积范围,同时存储建筑幕墙中各质量参数的标准质量影响系数,各标准质量影响系数分别为λR1、λR2、λR3、λR4,λR1,λR2,λR3,λR4依次分别表示为建筑幕墙质量参数中的平整度、垂直度、水平度和裂纹面积的标准质量影响系数,并存储建筑幕墙的标准质量综合影响系数;
所述风力施压的各子区域建筑幕墙的质量综合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为ξj表示为风力施压的第j个子区域建筑幕墙的质量综合影响系数,λR=λR1,λR2,λR3,λR4,R=R1,R2,R3,R4,Δw′jRfθ表示为对应θ方向角的第f个风力等级的风力施压的第j个子区域建筑幕墙的第R个质量参数数值与对应的风力施压的建筑幕墙质量参数的标准数值范围间的对比差值,θ=θ1,θ2,...,θk,...,θx,0≤θk≤180°,f=f1,f2,f3,f4,w′maxRfθ和w′minRfθ分别表示为不同风力施压的建筑幕墙质量参数标准数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wiR表示为第i个子区域建筑幕墙质量参数数值,wmaxR和wminR分别表示为建筑幕墙质量参数标准数值范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浦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浦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474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