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制备多种致密合金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23994.X | 申请日: | 2020-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33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顺华;李天;吴玉程;秦永强;张俊生;朱晓勇;杨海东;唐火红;常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1/02 | 分类号: | C22C1/02;C22C33/04;B22D27/02;B22D27/04 |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杨静文 |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制备 多种 致密 合金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连续制备多种致密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料机构(2)、真空熔炼机构(5)和冷却成形机构(6),所述真空熔炼机构(5)设置在所述配料机构(2)下方;
所述配料机构(2)包括若干原料仓(21),所述原料仓(21)之间至少设有一个等待区(211),所述原料仓(21)下设有若干混料仓(28),所述混料仓(28)安装在称量装置(212)上,所述称量装置(212)固定在第一旋转载物平台(26)上,所述第一旋转载物平台(26)与第一伺服电机(29)连接;所述真空熔炼机构(5)包括混料漏斗(51)和熔炼坩埚,所述混料漏斗(51)设置在所述混料仓(28)的下方,所述熔炼坩埚设置在所述混料漏斗(51)的正下方;
所述冷却成形机构(6)设置在所述真空熔炼机构(5)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制备多种致密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仓(21)底部设有下料开口,所述下料开口上固定有第一下料板(22),所述第一下料板正下方贴合设有第二下料板(25),所述第二下料板(25)通过滑轨(251)与所述下料开口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下料板(22)和所述第二下料板(25)上分别设有结构相同的若干孔槽,所述第一下料板(22)上的孔槽与所述第二下料板(25)上的孔错位设置,所述第二下料板(25)与第一液压杆(24)连接,所述原料仓(21)还与辅助震动装置(2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制备多种致密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开口下方设有下料漏斗(210),所述下料漏斗(210)下方设置所述混料仓(2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制备多种致密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量装置(212)装在一个底部开口的筒形结构内,混料仓(28)安装在筒形结构中,并支撑在所述称量装置(212)上,所述混料仓(28)底部开口处设有堵料小球(27),所述堵料小球(27)直径大于所述混料仓(28)底部开口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制备多种致密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漏斗(51)与所述等待区(211)位置相匹配,所述混料漏斗(51)上部设有凸起(511),所述凸起(511)的高度低于所述混料仓(28)开口处的高度,高于所述堵料小球(27)最低位置处,所述混料漏斗(51)底部设有挡板阀(5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制备多种致密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炼坩埚包括铜质分瓣式坩埚(53),所述铜质分瓣式坩埚(53)缝隙处设有石墨夹层(59),所述熔炼坩埚底部设有通孔,所述熔炼坩埚上部为圆筒状结构,所述熔炼坩埚上部外壁设有第一加热线圈(54),所述熔炼坩埚底部为圆锥形结构,所述熔炼坩埚底部外壁设有悬浮感应线圈(5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制备多种致密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成形机构(6)包括真空冷却机构(601),所述真空冷却机构(601)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熔炼坩埚正下方的第二加热线圈(61),所述第二加热线圈(61)下方设有第二旋转载物平台(65),所述第二旋转载物平台(65)设有若干圆孔,所述石墨模具(64)搭载在所述圆孔上,所述第二加热线圈(61)设置在所述石墨模具(64)的上方,所述第二加热线圈(61)的内径大于所述石墨模具(64)的外径,所述真空冷却机构(601)底部设有坩埚堵头(63),所述坩埚堵头(63)设置在所述石墨模具(64)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制备多种致密合金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成形机构(6)还包括移动控制机构(602),所述移动控制机构(602)包括第二液压杆(66)和第二伺服电机(67),所述第二液压杆(66)穿过所述真空冷却机构(601)底部与所述坩埚堵头(63)连接,所述第二伺服电机(67)穿过所述真空冷却机构(601)底部与所述第二旋转载物平台(65)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旋转载物平台(65)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399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