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23882.4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7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马斌;罗如平;万宗江;朱碧堂;陈晓飞;丁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姬莉 |
地址: | 330013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基坑 支护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泥土搅拌桩(1),设置在基坑开挖面外侧;
筋体(2),数量为多个,分多排均匀设置在基坑开挖面与水泥土搅拌桩(1)之间,所述筋体(2)的一端锚固在水泥土搅拌桩内,另一端锚固在基坑开挖面上;
钢筋网片(3),设于基坑开挖面上,所述筋体(2)位于基坑开挖面的端部通过加强筋(4)与钢筋网片(3)连接;
混凝土层(5),位于所述钢筋网片(3)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体(2)端部与加强筋(4)以及钢筋网片(3)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体(2)倾斜设置在水泥土搅拌桩(1)与基坑开挖面之间,倾斜角度为5°~30°,且筋体(2)的高端位于基坑开挖面上,低端位于水泥土搅拌桩(1)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体(2)为张拉式筋体或非张拉式筋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单道水泥土搅拌桩厚度不小于1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开挖深度大于8米时,设置多道水泥土搅拌桩;当筋体(2)为张拉式筋体时,锚固在最外侧水泥搅拌桩内;当筋体(2)为非张拉式筋体时,锚固在最外侧水泥土搅拌桩或内侧水泥土搅拌桩内。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基坑开挖面外侧设计位置处施工水泥土搅拌桩,水泥土搅拌桩之间可靠搭接,以形成连续的止水、隔水帷幕;
S102、水泥土搅拌桩达到设计强度后开挖基坑,当开挖到第一排筋体设计位置以下0.5m时,施工第一排钻孔,钻孔穿越水泥土搅拌桩长度不小于1m,钻孔倾斜角度为5°~30°;
S103、往钻孔内插入筋体,并向钻孔内注浆;
S104、在基坑开挖面处铺设钢筋网片,然后将筋体端部通过横向及纵向加强筋可靠连接在钢筋网片上以形成一个受力整体;
S105、筋体材料与钢筋网片连接完成之后在开挖面上喷射混凝土即完成了水泥土搅拌桩与筋体材料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
当筋体为预应力锚索时,还需要另外对筋体材料施加预应力,并锚固在喷射混凝土面层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筋体为土钉、锚杆类非张拉式筋体时,需全长注浆,筋体为预应力锚索类张拉式筋体时,仅在水泥土搅拌桩范围内注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交通大学,未经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388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