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可视化精细管理的智能配电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23559.7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6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汪征;谢最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电能(广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56 | 分类号: | H02B1/56;H02B1/28;H02B1/32;H02B1/52;H02B1/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道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0 | 代理人: | 于青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可视化 精细 管理 智能 配电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视化精细管理的智能配电设备,包括智能配电柜,智能配电柜上端设置有空气净化单元和信号灯,智能配电柜正面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有开关组、操作屏幕、操作台,智能配电柜两侧设置有连通内腔的散热框架,散热框架内置抽风扇,智能配电柜背面固定连接有冷却箱,冷却箱外侧面设置有箱门,冷却箱内腔顶部螺纹连接有对接连接管道的过滤筒,冷却箱内腔底部设置有循环泵,冷却箱内腔安装有水冷框架。本发明利用水冷和风冷有效的对智能配电柜进行散热,并且额外设置的过滤机构和空气净化机构可防止外界空气中的灰尘和水分对智能配电柜内部元器件造成损害,且过了结构便于后续的拆卸更换,实用效果佳,值得现有市场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智能配电柜散热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可视化精细管理的智能配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近些年电力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电力建设水平已经达到世界领先行列,并且已经步入全国通电的进程。而众所周知,在电力建设领域,电力的配电设备是电力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配电设备是在电力系统中对高压配电柜,发电机、变压器、电力线路、断路器,低压开关柜,配电盘,开关箱,控制箱等设备的统称。同时在输电电网中,配电设备能够有效地配置电源,同时对电网进行监控保护,当线路中出现故障时,能够控制故障范围并方便快速找出故障点计时加以排出。这些配电设备内还方便放置各种保护设备如防止短路的熔断器、防止过载的空气开关灯,可以对线路和用电设备起到保护作用。
而配电设备在运行时,内部的元器件通常消耗部分电能后会产生一定热量,同时也会堆积灰尘影响散热,虽然配电设备配有散热过滤机构,但是其结构单一,安装方式固定,不便拆卸,长期运行后,不能通过拆卸更换等方式使其保持原有的散热效果。进而,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可视化精细管理的智能配电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可视化精细管理的智能配电设备,尽最大可能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内部的元器件通常消耗部分电能后会产生一定热量,同时也会堆积灰尘影响散热,虽然配电设备配有散热过滤机构,但是其结构单一,安装方式固定,不便拆卸,长期运行后,不能通过拆卸更换等方式使其保持原有的散热效果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可视化精细管理的智能配电设备,包括智能配电柜,智能配电柜上端设置有空气净化单元和信号灯,智能配电柜正面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有开关组、操作屏幕、操作台,操作台上端设置有键入设备,所述智能配电柜两侧设置有连通内腔的散热框架,所述散热框架内置抽风扇,所述智能配电柜背面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上端通过连接管道连通智能配电柜内腔,所述冷却箱外侧面设置有箱门,所述冷却箱内腔顶部螺纹连接有对接连接管道的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内置活性炭网,所述冷却箱内腔底部设置有循环泵,所述冷却箱内腔安装有水冷框架,且循环泵两端设置有对接安装水冷框架的连接端口。
优选的,所述智能配电柜内腔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信号灯,所述信号灯可根据温度传感器传递温度数据的高低变换红绿颜色。
优选的,所述智能配电柜以及冷却箱的底部均设置有万向轮结构的移动轮,且智能配电柜以及冷却箱的底部还螺纹插接有螺杆,所述螺杆底部转动连接有橡胶块。
优选的,所述散热框架外侧面设置有细格栅网。
优选的,所述冷却箱内腔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保温层、真空层。
优选的,所述箱门外侧面贯穿设有多组进气口,且多组进气口均沿着从内向外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优选的,所述过滤筒内壁对称设置有竖槽,所述过滤筒内腔设置有连接竖槽底部的横槽,所述活性炭网外侧对称设置有卡块,且卡块与竖槽、横槽卡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水冷框架两侧设置有连接耳,且连接耳通过螺栓与冷却箱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水冷框架内腔设置有环绕的水冷管,且水冷管两端分别对接连接于连接端口,且水冷管内设置有冰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电能(广东)有限公司,未经三峡电能(广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235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薄料卷取装置
- 下一篇:压纹与花纹重合的长塑料层及滚压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