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拒接来电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19795.1 | 申请日: | 2020-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3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荆继武;边毅;刘丽敏;寇春静;王平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M1/27467 | 分类号: | H04M1/27467;H04M1/2757;H04M1/725;H04M3/22;H04M3/4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罗文群 |
地址: | 10004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身份 识别 来电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拒接来电方法及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以主叫身份、被叫身份、主叫号码以及呼叫时间组成的四元组、拒接来电方式以及规则属性作为来电拒接规则,以来电拒接规则的组合作为来电拒接场景,实现了在特定时间段,自动查找与来电拒接规则中四元组匹配的来电,根据规则属性允许接通/拒绝接通该来电,并且根据用户设置的拒接来电方式发送不同的拒接消息。支持设置多种来电拒接场景,提高了来电拒接方法的易用性。支持设置多种类型的拒接消息,融洽了通话双方的气氛。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拒接来电的方法及系统具有精准来电拒接、多场景拒接规则、个性化来电拒接消息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拒接来电方法及系统,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和移动通信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通讯工具,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人们常常会遇到陌生来电、骚扰电话、推销电话、自动语音电话等没有必要接听的电话;还有在如开会、上课、看电影等重要的场合,不方便接听电话等等,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目前,关于自动拒接电话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其中第一种方法是,由用户在终端或网络侧建立拒接来电号码列表进行号码匹配,如来电防火墙。这种方法要求主叫号码与来电号码列表中的号码完全匹配,号码覆盖率低,拒接效果有限。第二种方法是,同第一种方法类似,不同点在于该方法通过限制主叫号码长度拒接来电,但是该方法还是依赖于号码,拒接效果有限。可参见发明名称为“一种来电自动拒接的方法和装置”、专利申请号201010199271.6的中国专利。第三种方法是,由用户在终端对主叫号码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别设置不同的拒接消息,但是该方法无法拒接不在用户通讯录中的来电号码,拒接来电的范围有限。可参见发明名称为“一种拒接来电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专利申请号为201410489101.X的中国专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拒接来电的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来电号码和来电身份实现智能拒接,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来电拒接的需求。
本发明提出的基于身份识别的拒接来电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用户设定身份,一个用户有多个不同的身份;
(2)用户建立来电拒接规则,来电拒接规则中包括主叫身份、被叫身份、主叫号码和呼叫时间组成的四元组、拒接来电方式以及相应的规则属性,所述的规则属性为优先规则、拒绝规则、允许规则或缺省规则,并将来电拒接规则存储在一个规则数据库中;
用户设置来电拒接场景,来电拒接场景是对上述四种规则的组合,包括启用/禁用优先规则、启用/禁用拒绝规则、启用/禁用允许规则、设置缺省规则以及设置拒接来电方式,并将来电拒接场景存储在一个场景数据库中;
(3)当主叫用户需要发出呼叫时,主叫用户进入主叫终端呼叫界面,并在步骤(1)的身份中选择主叫身份,主叫用户从被叫用户设定的身份中选择被叫身份,启动呼叫过程;
(4)当被叫用户有来电呼叫进入时,进行如下步骤:
(4-1)从来电呼叫信号中,获取来电呼叫的四元组,生成此次呼叫的来电数据;同时,从场景数据库中获取被叫用户当前设置的来电拒接场景;
(4-2)根据步骤(4-1)的来电拒接场景,将步骤(4-1)的来电数据与步骤(2)建立的规则数据库中的来电拒接规则依次进行比较,得到匹配的来电拒接规则;
(4-3)根据步骤(4-1)的来电数据中的主叫身份、被叫身份、主叫号码和呼叫时间以及步骤(4-2)匹配的来电拒接规则的规则属性,进行如下操作:
(4-3-1)对步骤(4-2)的来电拒接规则进行判断,若规则属性为优先规则,则允许接通该来电,等待此次呼叫结束,将来电数据记录在被叫终端的通话记录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97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