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挤压电池下箱体的集成化下底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19186.6 | 申请日: | 2020-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2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 发明(设计)人: | 任强;刘坤;邢俊亚;姜昕;童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7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程力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 电池 箱体 集成化 底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挤压电池下箱体的集成化下底板及其制备方法,下底板包括底板横梁、水冷板和水冷密封板;水冷板包括带管口的上盖板和冲压成并联流道的下盖板;水冷板X向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与底板横梁嵌套的预留部,预留部不填充水冷流道,底板横梁X向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与底板和水冷密封板嵌套连接的凸部;底板横梁在XY平面内与水冷板和水冷密封板嵌套连接—水冷板的预留部与上盖板形成方形凹槽,搭接在底板横梁的凸部,水冷密封板与水冷板的预留部形成台阶,嵌入横梁的凸部下方的凹槽内。本发明为动力电池系统提供了热管理,具有优良的结构强度与刚度,降低了电池箱体对Z方向高度的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挤压电池下箱体的集成化下底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比容量高、可逆性好、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电动乘用车储能器件。基于传统燃油车改造的电动车为了提高整车的续航里程,多采取在有限的底盘空间内布置电池模组数量最大化的电池系统,这对动力电池系统结构强度要求高,现有方案多采用铸造/钣金机械集成结构,导致电池系统重量大、成本高、装配工艺复杂、空间利用率不高。与此同时,现有动力电池系统集成方案水冷板多采用几块分板连接而成,与电池箱体分成两个结构部件,导致电池系统Z向高度大,不利于整车空间布局。因此,轻量化、模块化、扁平化成为动力电池系统发展的趋势。
中国专利CN110380153A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包液冷系统,包括布设在电池箱体底板与电池模组之间的液冷板及位于液冷板两侧的液冷管,所述液冷板的顶端面平铺有导热片,位于液冷板的底部设有保温支撑件;所述保温支撑件包括用于支撑液冷板的支撑件以及用于填充液冷板和电池箱体底板之间的保温层。上述方案中的液冷系统组件复杂,箱体在Z 方向要预留布置空间,导致整个动力电池系统空间利用率降低。
中国专利CN209912931U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池包下箱体,包括:内框架梁组件,由多个内横梁和内纵梁焊合拼接设置,用于安装和固定电池包;蒙皮,其包裹设置在内框架梁组件的外部,用于电池包的密封防护;以及外框架梁组件,由多个外横向支撑和外纵向支撑焊合拼接设置,用于支撑和保护电池下箱体。上述方案中并非所有组件均采用铝型材,因而导致电池系统的重量大,而且电池箱体与水冷结构未集成化,空间利用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挤压电池下箱体的集成化下底板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为动力电池系统提供了热管理,具有优良的结构强度与刚度,降低了电池箱体对Z方向高度的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挤压电池下箱体的集成化下底板,包括底板横梁、水冷板和水冷密封板;水冷板包括带管口的上盖板和冲压成并联流道的下盖板;水冷板X向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与底板横梁嵌套的预留部,预留部不填充水冷流道,底板横梁X向的左右两端设置有与底板和水冷密封板嵌套连接的凸部;底板横梁在XY平面内与水冷板和水冷密封板嵌套连接—水冷板的预留部与上盖板形成方形凹槽,搭接在底板横梁的凸部,水冷密封板与水冷板的预留部形成台阶,嵌入横梁的凸部下方的凹槽内。
进一步地,底板横梁高于上盖板1mm。
进一步地,安装电池模组时,水冷板与电池模组间填充有导热垫。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分底板,第一分底板用于隔开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
进一步地,第一分底板左右两边区域的Z方向高度一致,中间区域高于左右两边区域 1mm。
进一步地,第一分底板设置在两个水冷板中间,第一分底板X向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凸部,水冷板的预留部与上盖板形成的方形凹槽搭接在凸部,水冷密封板与水冷板的预留部形成台阶,嵌入凸部下方的凹槽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分底板,第二分底板为Z向高度一致的平板结构,用于承载包括高压配电盒在内的电路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91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