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马铃薯收获机清土除杂减损集薯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18884.4 | 申请日: | 2020-09-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75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 发明(设计)人: | 魏忠彩;王宪良;张祥彩;印祥;孙传祝;王相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D33/08 | 分类号: | A01D33/08;A01D33/10;A01D3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马铃薯 收获 机清土 减损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马铃薯收获机清土除杂减损集薯系统,包括收获机机架、集薯装置、缓冲装置和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集薯装置包括集薯架、驱动检测装置和输送带,集薯架包括水平架、折叠架Ⅰ、折叠架Ⅱ、液压缸Ⅰ和液压缸Ⅱ,其中水平架包括横梁、纵梁、立柱、加强杆、护板Ⅰ、护板Ⅱ、支撑臂、换向胶轮、支承轮Ⅰ和支承轮Ⅱ。截面呈矩形形状的除杂短轴两端各伸出有圆截面轴段、且两端的圆截面轴段的长度不同,多个除杂轮通过中心的矩形孔套装在除杂短轴的中部矩形截面段,各除杂轮的除杂指的倾斜方向相同。本发明可对清土除杂和集薯过程进行调整与控制,且调整精准、工作可靠性好,可有效降低马铃薯收获过程中的伤薯率和破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马铃薯收获机清土除杂减损集薯系统,主要用于智能化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减损防损。
背景技术
马铃薯分段收获机技术较为成熟,智能化马铃薯联合收获机逐渐成为大规模机械化的关键装备。对于挖掘后经分离筛筛分后的薯土混合物,如何高效低损完成清土除杂作业以及高效精准减损集薯作业,是联合收获机研发的关键技术。采用常规的清选装置,则经清选后的马铃薯跌落至集薯输送带后分布较为集中,在高效收获的作业情况下往往由于料层厚度较大而造成马铃薯在集薯装车过程中相互挤压和剧烈高频次碰撞,输送带柔性缓冲减损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利用,从而导致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伤薯率和破皮率居高不下。
对于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装车集薯过程,若能根据马铃薯收获产量和土壤特性等作业工况及时调整输送带的运行速度,即运用能实现方便调整和对集薯输送带自动调整的清土除杂减损集薯系统,降低薯块在输送带末端跌落至料斗车的碰撞次数,能够最大限度减缓分离筛筛面分离之后的薯土混合物在清土除杂过程中和清土除杂过程后的碰撞剧烈程度,确保马铃薯在清土除杂后均匀地分布在后面的输送带上,充分利用输送带在宽度方向上的有效输送空间,且能够精准调控集薯装置末端的跌落高度,以达到既能减轻薯块由于跌落碰撞次数较多而导致的伤薯现象,又能有效避免由于料层过厚而导致的薯块过度挤压损伤,将伤薯率和破皮率尽可能降低,且调整准确、可靠,确保收获品质。
马铃薯联合收获过程的清土除杂和集薯减损是保证马铃薯收获品质的关键。为实现马铃薯收获的集薯减损,我们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马铃薯收获机纵向非等距集薯减损分离装置”,申请号为:201810624154.6,可以实现马铃薯联合收获过程的集薯减损分离作业,尤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减少碰撞频次、改善马铃薯收获品质。但是,田间试验发现,如果能够在清土除杂作业后集薯输送装车,即采用“清土除杂-缓冲减损-集薯装车”的收获工艺,可以有效缩短马铃薯在联合收获机上的运动行程,有效避免薯块因多频次碰撞与摩擦而产生疲劳累计损伤,能够大幅度降低伤薯率和破皮率,很大程度上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收获损失。同时,在集薯装车过程中,如果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的输送带不能精准调整运行速度,以及输送带末端的跌落高度不能及时调整,则集薯装车过程中产生的“薯-薯”剧烈碰撞是造成严重破皮伤薯现象的关键。因此,清土除杂和精准减损集薯作业是影响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伤薯率和破皮率这2个技术指标的关键,更是提高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对不同收获工况的适应能力的迫切工程实际需求。综观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械现状,急需一种配备清土除杂减损集薯系统,能够实现纵向非等距清土除杂且利用监测系统减少碰撞次数的智能马铃薯收获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纵向非等距清土除杂,高效低损集薯作业,且可实现精准调整、工作稳定可靠,适用范围广的智能马铃薯收获机清土除杂减损集薯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188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